Board logo

標題: 齊聲反對用普通話教中文! [打印本頁]

作者: Kelly08    時間: 2009-2-16 18:58     標題: 齊聲反對用普通話教中文!

齊聲反對用普通話教中文!勿再賤視本土文化!
請閱讀: http://www.cuhkacs.org/~syaoran/blog/read.php?160 及延伸閱讀 質問語常會(一):沒有入聲的《滿江紅》,有何意義? [| 2007/11/13 17:42]

| |
 語常會名義上是語文組織,實質上是大商家組織,由著名生意佬田北辰領導的語常會,終於連教育局也繞過,自行撥款四億,去給一批學校先行辦「用普通話教中文」(下稱「普教中」),製造名牌效應,以誤導家長對「普教中」趨之若鶩。

 自回歸以來,香港教水一直都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乃是「商家亂教」,一群大商家,不學無術,只懂用「巫術」般的旁門左道,以其自身的銀彈影響力,干預特區教育政策,使之有利於大商家的陰謀──把人們去人性化、機械化,在分層分科之下作為好使好用的工具。就像明明說要「終身學習、愉快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的教改,最後都被強姦犯李沙皇變成了「終身考試、終身篩選、終身產生失敗者、終身困樊籠」的特區「窖獄」。前線的學生、教師等聲音,統統被葬。

 李沙皇失勢,但大商家仍在張牙舞爪。「普教中」又是他們其中一隻鬼爪。要學好普通話,可以增加普通話的課堂節數,加至一週十堂、十二堂、十六堂,夠不夠?但決不應用普通話教中文科。

 當然,箇中的道理,大商家不會明白。他們只知道「一大片陸地」裏,說的是普通話,要擦亮北爺爺的鞋,就要用一切手段來「推普滅方」(推行普通話,同時並消滅方言)。

 但他們自己不學無術,不代表他們可以迴避當中的學術問題。在此,我會談談「普教中」的其中一些問題。要是語常會的田北辰主席有種,要是他真的要搞學術而不是搞手段,要是他為的不是要玩弄香港學生,請親身與我對質。(我將會把這文的副本電郵予語常會)

 首先要問,用沒有入聲的普通話,唸岳飛的《滿江紅》,有什麼問題?

 由上古漢語起,入聲經已存在。及至唐、宋時期的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分明。入聲發音速,收音急,發音效果與平、上、去這些舒聲不同,因此不少唐宋詩詞都以入聲來表達特別急迫的感覺。諸如李清照的《聲聲慢》(覓、戚、息、急、識、積、摘、黑、滴、得)、岳飛的《滿江紅》(歇、烈、月、切、雪、滅、缺、血、闕)、蘇軾的《念奴嬌》(物、壁、雪、傑、發、滅、髮、月),都使用了入聲來表達那種急迫感。若用沒有入聲的普通話去唸,效果盡失。其實除了入聲,一些重要的韻母(如閉口韻),一些中古漢語的詞彙、語法特點,都已經不復存於普通話中,卻保留在粵語裏。

 明明粵語對中古漢語的保存,比普通話好得多,我們做教育的,卻為什麼要捨近就遠,棄較好的語言不用?

 語常會未「去馬」前,這問題早已經由那群中環價值信徒──亦即無恥的、看風轉舵的機會主義者,以及盲目親北政權的人士,在社會上擴散開。那些《蛇果日報》上,經常為宣揚(美式的)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大放錯漏百出的闕詞/笑話的專欄,早就為着商業上的甜頭出賣教育,大說要用普通話取代粵語,迎接滔滔傷機/商姬。那些「愛國」學校,不單對學生洗腦,單向地、資源不平衡地灌輸「用普通話唸古詩才好」的概念,威迫利誘學生上台朗誦,參與演出,還召香港電台的攝製隊來拍特輯。而那些嘲弄、破壞、玩殘唐詩韻味的什麼《唐C家族》卡啦OK商品,也迫不及待地在各大小商場上搞巡迴演出……現在語常會的「去馬」,使一般人以為「用普通話唸詩詞才好」的錯誤觀念,進一步擴散。

 況且,普通話唸古詩,所失的不單是聲韻上的效果。稍知中史的人,都知道自宋朝起,北方民族多次入侵中原,使傳統的中原音韻,隨着逃避戰禍的移民潮大舉南侵,像粵語、閩語等南方方言,因而保留了大量中古漢語的特色。至於當今的普通話,則是那種「外族人學說漢語」的語言之子孫,深受阿爾泰語的影響,致令不少漢語的特點脫落。因此,像有沒有入聲這些特點,正好是「宋朝話」或「元朝話」的分界,是「中州漢語」與「外族漢語」的分野。

 今天,人類講求民族融和,我絕對無意搞種族歧視。只不過,要唸《滿江紅》這種有強烈時代意義的詞,竟然選用「外族漢語」而非「中州漢語」,用「元朝話」而非「宋朝話」,這是否在開岳飛的玩笑?

 也許語常會裏,有部份人都聽過學者對此的非議,田北辰其後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說仍有部份中文課堂可以用粵語,例如要教古文、古詩等,但要有超過一半時間以普通話教中文。

 然而,難道現代文學,就必然用普通話最好?不見得。有一些現代文學,仍然非用粵語不可,例如近來開始修進教科書裏的粵語歌詞。又例如不少香港文學,作者在有意無意間,都會滲進一些用粵語才能表達得細膩的特色。不少文學價值極高的白話小說,也使用許多非普通話「規範」的詞彙。田北辰又根據什麼數據,認為這些部份加起上來,必然要不超過一半?
作者: Kelly08    時間: 2009-2-16 19:57

不能迷信普通話教中文!




語常會近日推動學校多用普通話教授中文,認為「我手寫我口」之下可以令學生的中文程度上升。
事實上,學任何一種語文,口語和手寫必然有一定的出入,為了便於日常溝通,口語的文法要求通常較低,詞彙也多數更加活潑,隨著一時一地的潮流容易改變。而真正要學好語文,學習文化、認識文化本身才是最重要,令學生可以由該語言的文化背景思考、感受,那語文自然會好。用哪種語言學習,其實是個次要的問題。
中國有很多方言,據《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約略可分為官話、晉語、吳語、閩語、粵語、湘語、贛語、徽語、客家話、平話十種。如果要再細分,中國方言更多達三百多種。當中普通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方言,選定了作為全國流通的統一語言。一般來說,方言之間不過有些微的差異,彼此還是可以互相溝通的,但是中國方言的差異可以極大,以致操兩種不同方言的中國人往往一點也不明白對方方言在說甚麼。初次見面的廣東人跟上海人幾乎肯定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因此普通話便扮演了橋樑的角色,好等大家可以越過方言的界限溝通。
因此普通話不必然代表純正的中文,只代表了「中文」在「語言表達」中的其中一個方式。「中文」,或者說「現代漢語」,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普通話只能算是當中語言表達部分之中一個極小的分支,而從這個角度入手去學中文,只能得出以管窺豹的結果。
迷信普通話等如中文,只會令中文變得單一,同時失去了全盤認識中國文化的機會,到頭來更得不償失。金庸的中文公認是很好的,小說中採用了不同地方的方言,如吳方言(《天龍八部》裡的阿朱阿碧)、揚州方言(《鹿鼎記》中的韋小寶)以至粵方言(《書劍恩仇錄》第五回)等。又如粵方言本身其實也有很多來源古樸的字詞,不學無術的高官只一概視之為糟粕,豈不貽笑大方?即便如世界文學瑰寶的《紅樓夢》,當中也大量運用了各種方言,難道那又代表紅樓夢的文字低俗不堪了嗎?
再者,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到今天已經失去了古代漢語的特色,反而南方由於相對政局較穩定,受外族的語言影響較小,到今天仍有不少南方方言保留了入聲字,令朗讀起古典詩詞時更有抑揚頓挫之美。這一切都已經消失在普通話裡。過分迷信普通話的後果,便是以為普通話讀古典詩詞更接近古代原音,殊不知這是毫不美麗的無知誤會!
語文從來都應該是文化的延伸,讓學生可以透過這鏡一窺中國文化的堂奧。過份迷信普通話和中文的關係,只是建基於商業考慮之上,建基於「要中港融合」的利益考慮之上,而不是從學生的福址出發。如果我們只要求學生寫作投訴信、通告、會議紀錄(而那也實際在進行了),不必讀中國文學裡的殿堂作品(這也已經實行了),盲從現今普通話裡的歐化句式、外來語句、冗長句型,以為那才是趕時髦,那麼我們委實不必設立中文科,反正讀好中文既不能賺來外匯,也不可推高恆指,倒是只需款待好國內大款是正經。
不難發見,現今香港的高官名流的思維,便是賤視本土文化,凡一切香港本土的文化便應予以消滅,所有本土文化只代表低俗和粗鄙,而從來不懂得欣賞。所以我們會從外國重金禮聘跟本土文化格格不入的迪士尼來香港蝕錢,卻從來沒有甚麼高官名流提倡過可以建一個金庸主題公園。事事以本土為賤以本土為恥,只會令香港邯鄲學步,最後失去魅力。

作者: 數字    時間: 2009-2-16 19:59

天不怕, 地不怕
最怕南人說官話
作者: 橫丁小店    時間: 2009-2-16 20:05

混吉既你  識普通話揾食都易d吖  有乜唔好  又喺度政冶化  咁憎普通話  你咪自己去學非洲話囉  nakupenda we  we
作者: let_s_cat    時間: 2009-2-16 22:25

睇下反邊種國語拉,糸北方口音就一定反,音調詞彙豪無語言美感! 台灣個種覺得無問題.
作者: 馬上搶入    時間: 2009-2-16 22:35

齊聲讚成用普通話教中文 ,中國人講普通話
作者: 我天地    時間: 2009-2-16 23:45

If we do not plan to go to the north to earn a living, we do not have to learn 普通話.
I agree with the advice of Beamsboy828. if we want to go to 非洲 to earn a living it is beneficial if we can speak 非洲話.
It is totally our private choice. It is great that our Central Government has granted us the freedom to choose.
作者: King1954    時間: 2009-2-17 00:31

我認為中文應該用普通話上課, 因為普通話即"國語"一國之語言,相對廣府話只是地區方言, 從汎用性來看,普通話比廣府話有利。
讓學生儘早接觸國語是有利日後學生本身以及香港的發展。
作者: PENPEN76    時間: 2009-2-17 04:10

最緊要係睇師資,其次係環境,教完你,出到街大家又講返廣東話,咪玩啦.......用返地區母語好過啦, 最多係增添普通話為必修科
作者: 斷估人    時間: 2009-2-17 07:24

而家D學生用廣東話同英文講野都一舊舊,最驚係到時D廣東話普通話同英文都得半桶就真
同埋邊度來甘多講純正口音又用繁體既老師來教中文?
如果用D同講廣東話無乜分別既口音來教普通話倒就不如算數
用普通話教中文上堂都係聽書多,但其實絶大部分既學生聽普通話既能カ係無問題
甘不如整多D普通話會話課同睇多D無配音既鹿鼎記仲好啦!

作者: 試試功力    時間: 2009-2-17 08:24

一於墻頭草, 跟着時世雖要.
官方語言用英文時學英文; 用普通話時學普通話; 澳門當時官方語言用葡文就學葡文, 返大陸時D親戚講中山話時就學講中山講. 融合大眾可倍加親切.
你見到D鬼佬在香港識講廣東話時你都會比面三分佢地啦. 所為同聲同氣自己友啊.




歡迎光臨 UFunFun 討論區 (http://ufunf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