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高等教育國際化云何哉?(椅子)

高等教育國際化云何哉?(椅子)

【明報專訊】「國際化不只是一個形式,由各地大學簽約合作,互派學者、交換學生;

「國際化也是一個內容,大家推廣先進的課程與研究,以國際的教育理念、運用經驗證後的教學與研究方式,培育合乎國際視野與標準的畢業生。

「國際化更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種思維的方式。在今天的國際化過程中,兩岸四地的大學及社會應體會出教研合一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以教研評估提升品質,追求卓越。」

先進的跨國企業與公益團體等,也應提供教師與學生實習的機會,以便體驗社會的脈動與成功的經驗。

人的生活方式隨瞬息萬變的科技社會而急速改變。資訊流通快捷便利,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再受限於地域及時差。譬如,美國的金融危機如今像海嘯般瞬間席捲全球,更體現出世界彼此的影響正急劇加大。影響所及,國際社會既呈現多元化的特徵,又具有同質化的傾向。

國際化豐富世界文明

美國文化對世界影響的原因之一在於美國長短期培養教育的校友遍佈全球,在各地政治社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要知道,紐約固然是當今世界公認最重要的城市,然而1000年前世界最大都市卻是中國的開封,而500年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是意大利的佛羅倫斯(Florence)。再向前追溯,盛唐年間的長安曾經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周邊各國官員和青年莫不趨之若鶩,前往考察或留學。2500年前孔子帶領學生周遊列國,說明自古已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

我自小就聽人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其實,中國人能否成大器,其中之一還要看兩岸四地的大學是否能擔當培育眾多人才的大任。唯有如此,我們才可望重展歷史的輝煌。

我可以大膽地預測,500年後世界上最重要的都市應該不再是紐約,西元25世紀的世界應該又是另一個多彩多姿而且包含豐富特色的文明。

近代高等教育,多是東方取法於西方。高等教育的現代化也不例外,基本上是東方向西方取經。兩岸四地的大學直到二三十年前各秉師承﹕中國內地的大學師法蘇聯體制,香港的大學沿襲英國傳統,台灣的大學則兼具美、日的內容。近年兩岸四地將這些高等教育體系融會貫通,取法乎上,以美國模式為主導。與此同時,兩岸四地的大學飛速擴展,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足以形成一個板塊,與北美、歐洲成鼎足之勢。

取法先進樹立中國大學品牌

全球各地的高等學府為了應對一體化帶來的衝擊,繪製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藍圖。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高等院校仍處在國際化的起步階段,而北美和歐洲地區的大學則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成功經驗。如何透過國際化,在汲取先進文明的精髓之餘,了解世界各類多樣性的文化,調整方針迎接挑戰、把握契機和履行職責,是兩岸四地從事高等教育專業人士共同面對的挑戰。我深信兩岸四地大學在國際上大有可為,經由高等教育傳播中華文化,營造「中國大學」之品牌。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念

國際化不只是一個形式,由各地大學簽約合作,互派學者、交換學生;國際化也是一個內容,大家推廣先進的課程與研究,以國際的教育理念、運用經驗證後的教學與研究方式,培育合乎國際視野與標準的畢業生。國際化更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種思維的方式。在今天的國際化過程中,兩岸四地的大學及社會應體會出教研合一的必然性以及如何以教研評估提升品質,追求卓越。先進的跨國企業與公益團體等,也應提供教師與學生實習的機會,以便體驗社會的脈動與成功的經驗。

因此,對香港及中國的大學而言,國際化的精髓應該是重制度、重研究,崇尚品質,講求高效率、節能與環保,講求邊際效益,可隨時被檢驗,豐富學習研究的內涵,並強調教育成果與社會相輔相成。最終可讓兩岸四地的大學達到高品質的世界水準。

國際化更是多元化的推廣與實踐,年齡、語言、國籍、種族與性別的尊重,宗教與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意見與思想的多元化,在傳統的中式哲學「天人合一」之外,注重永續發展。因此,國際化的結果是與世界各經濟體制的國家社會相溝通。在技術層面上,與人為善,促使學生與教授間彼此交流。在內容上,兼容並蓄,務求精益求精,使學術造福人群。

以上國際化的理念與實踐在包括香港社會在內的中國都有待加強改進。此外,兩岸四地的大學更肩負推廣中華文化的重任,務求在高品質的理念外以及文化實質內容中,對世界新文明的發展有所貢獻。

香港做中國高教國際化表率

過去20年來,香港高等教育已得到長足的進展,今天有4所高校(港大、中大、科大、城大)位列世界200最佳學府。衡諸以上所提國際化教育的理念,香港各界大有改進的空間。國際化的內涵超越科技的進步,包容萬象,有待汲取他人長處,讓知行合一付諸實踐。國際化不僅造福香港的青年學子,造福中國人,而且造福世界各個社會的人群。居於中西文明交匯處的香港,其高等教育可作為表率,以現代的高標準來帶領推廣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椅子 一位在大學出任要職的著名學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