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唐密

唐密

时间:2007-10-26
现在网上“唐密”名号频现,对于学佛之人,本是好事,然只怕学者误入歧途,但末学才学疏浅,仅能从网站公开的文章摘录要点进行对比,从而试辨“唐密”.
1、唐密网http://www.tangmi.net/所述的唐密:
了解唐密 学修唐密

时间:2007-10-26

 释真圆
  唐密属于印度中期纯正密教,于玄宗开元初传于大唐,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祖师的扛山经译等弘法活动,奠定了唐代密法的鼎盛时期。可惜公元845年开始的武宗会昌法难致使故唐佛法遭遇几乎毁灭性打击,其后其它各宗诸如禅宗、律宗、法华宗等等逐渐恢复,唯有仪轨森严的密宗趋于湮没(坛场不备、阿阇梨阙如是主要原因)。喜在惠果和尚法眼独具,于会昌法难之前即公元805年将密法无遗地传于来唐学法的日本和尚空海。空海大师于大同元年(806年)返国后,先于高雄山寺造坛灌顶(弘仁元年,810年),又于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弘仁七年),后再得赐东寺(即教王护国寺)建立灌顶道场(弘仁十四年),使得盛唐密法在异域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由于开元三大士的入唐,印度本土可以传授金胎两部的具德阿阇梨乏人,故而后期印度密教引入了婆罗门教的性瑜伽内容,并在后来发展出了幻化网、时轮乘。按照目前学术界的观点,后期密教是导致印度佛教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国内大德大勇、持松、显荫等法师及顾净缘等居士陆续东渡学修真言宗,得以将祖宗法宝传回。其间日本新义真言宗的权田雷斧也来到中国,在不可思议的短短十二天中传法于潮州的王弘愿,然因这种传法与祖制、三昧耶戒等似乎有悖,以致引发了民国佛教界的轩然大波,对其一脉的众多物议延续至今,诚为唐密回传中的憾事。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唐密仅仅昙花一现未能弘显,大勇因对真言密法的理解些许偏颇的缘故稍后入藏,惜半途身殁;显荫法师由于在高野山学法时期已经染疾,归国不久后圆寂;顾净缘居士也曾有传法,其婿吴立民先生受传;持松法师则先后应邀至武汉、上海等全国各地开坛灌顶并培养了若干修持很好的俗家弟子,以其著述等身,奠定了唐密弘扬的基础。
  我辈佛子生于斯世,作于斯世,当有义务担当起将祖宗法宝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为华夏盛世的再次到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心力。
  然毕竟绝大多数人不太了解唐密,加之一些一知半解、东抄西凑的文章误解,使得唐密更加显得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须知唐密乃我华夏胄裔祖宗法宝而非日本密教,尽管在日本发展了1200年。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不可能有日本文化,没有中华佛教也不会有今天的日本佛教。毕竟佛法没有时空隔阂,印度中期密教、唐代密教、日本密教本为连理一支,然因地理文化习惯的差异而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好比一味,众口各词,区别乃因众生心相。佛法亦然,无论显密均是如来醍醐宝藏,有情根机差异而出分别。显教重理,密教理事并举。
  佛法的成就有待于因缘的成就,个人的修为亦如此。唐密弘扬利益华夏的时代应该到来了。1987年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宝函的发掘见天,就是昭示。华夏现在正开始重新步入盛世,就是逐渐成熟的因。随着华夏盛世的到来,故唐盛世再现依然不在话下,唐密复兴护国利民的天纵良机正是大千佛子自身修为完善,进而为和谐社会尽力的大好时机。
  在此,如果佛子欲了解唐密,建议认真研读持松法师的《密教通关》。学佛先重做人,学密必须具备坚实的大乘佛法基础。
  南无本尊大日如来!
  南无本尊不动明王!
  南无历代祖师!
(我按:这篇文章并无法理内容,但为该站《唐密修学资料》的前置文章,不可不录。)

TOP

学密须知

释真圆
     佛法不可思议,密法更不可思议。为了不使佛子误会这里的“更”,末学简明扼要解释如下: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第三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


    一素咀缆(经)。


    二毘奈耶(律)。


    三阿毘达磨(论)。


    四般若波罗蜜多(般若)。


    五陀罗尼门(真言)。


    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咀缆藏。


    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毘奈耶藏。


    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毘达磨藏。


    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


  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盘。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


    此五法藏譬如奶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奶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盘安乐法身。


    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咀缆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毘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毘达磨藏。曼殊室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


  其中“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首先阿奢黎自己没有深刻体悟陀罗尼藏,如何教导弟子修行陀罗尼藏?因此在密法的师资相承传授中,阿奢黎位的取得要求条件非常严格,慧果祖师亲传两部大法的也未过十二、三人。非吝惜不传,实乃非器不传之缘故。持松法师也非常慎重,其门下弟子真尽其传者几乎没有,故而有“一卷铁塔付与谁?”之感慨遗憾。阿奢黎必须具备“五明”,缺一不可。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要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你自己必须首先具备了优秀教师的一切条件,其次还必须有根基向优秀发展潜力的学生,再者传授方法要得宜。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个优秀教师把一个先天弱智培养成为天才的?这里还有一个阿奢黎位取得和传授的“如法”问题,任何不符合祖制的“取得、传授”都是不如法的,换言之就是“越三昧耶”,违犯三昧耶戒的后果密法学人都应该很清楚。






                                                                                                                                                                                                                       

TOP

然就末学的体悟,开始学佛乃至解脱生死的过程就好比婴儿逐渐长大成人,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必须先有母亲的乳汁哺育,渐渐细菜细饭到牙齿发育才可以食用任何成人食用的饭菜,直到长大,尝遍美味滋养身体所需。同样学佛也是如此,必须先由小乘开始,再大乘然后密乘。母亲的乳汁好比皈依师傅的开示,为的是我们有正知正见和对邪魔外道的免疫力。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佛子们当不断读诵经典并从中汲取智能,这个阶段经典的阅读体悟是完善自身佛法知识的基础。如果一味地听“师傅”的宣示,就多少背离了佛法应机施教的本旨。佛法好比饭菜,我们食用是为了摄取营养。然饭菜相同,众生的根基不同体悟也就不同,毕竟每个人的味蕾细胞敏感度是完全有差别的,胃肠道的消化摄取也各有差别。同样读佛经也是,师傅乃至大德的说法、著述是他们的理解体悟,而佛子在随喜赞叹、听益的基础上应该有自己的体悟。如果人云亦云,那就是教条了,如此行者也必然流于偏执。佛法是实践的法门,在这个过程把自身体悟的佛法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就非常重要,否则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一上来没有丝毫大小乘佛理基础就学修密法,就好比婴儿没有母乳喂养直接每天灌以高营养母乳替代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问题很多,缺乏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偏食、性格乖戾,甚至可能不能发育成熟,更有甚者可能成为怪胎。


    小乘佛法是大厦的基础,大乘佛法是大厦的建筑结构,密法则是大厦完工并实现其功能的管线铺排、设备安装和内装修。没有大小乘基础的密法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茅棚,尽管极尽装潢之能事,然毕竟经不起风雨和岁月的验证。


    密法经典和显教的经典有很大的区别,权且就教相部分而言,如果凭小聪明字面理解则很容易歪曲和错解,而事相部分因为是“相应”所必须的(相应是我们的整个身心与宇宙精神信息的同步化),所以更为复杂,然确实是非常必要的,缺乏这个环节,那密法修行就只能是獨足旅行。所以密法经典反复强调修行必须从师亲受的基本准则。


    没有大小乘基础,直接修学密法,就好比给不懂事的孩子一柄锋利的刀剑,岂有不自伤伤人?因为对密典的歪解会导致邪见,邪见势必邪行,邪行必然使其它广大佛子们对密法产生迷惑。如果邪见邪行,那密法的行者即便有所谓神通也属于邪通,无不种下金刚地狱之因!正如宣化上人开示偈“懵懂传懵懂,一传二不懂,传者下地狱,随者往里拱”,故欲修学密法的佛子们切切谨慎。生人中难,我们在无数劫中轮回六道泥淖,此生好不容易脱毛卸尾,如果还邪修邪行,那将是十分可悲的。末学希望广大佛子深刻体谅地藏菩萨的辛苦,不要再给他老人家增加负担了!


    修行密法,在诸多密典中都明确了必须具备“大度量”、“大勇猛菩提心”。然末学理解,除此之外还必须要人格完善,换言之首先是个“人”,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学习做人直到老死,然成就“人”之善格者似乎为数不多。有些修行了几天密法有了些微小神通,就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起来。更有甚者把一己愚见强加在随学者思想上,不能开解其疑惑,只能模棱两可地胡扯“你的孽障太重”如此等等愚弄佛子。须知佛法是全息哲学智慧体系,我等小人岂可测知如海广袤之如来智慧?!另外密典的阅读必须得到上师的许可,并就其中的疑惑不断请益咨受。


    上世纪“密宗热”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末学希望佛子们了然于胸,其中问题的症结要么是“不如法”(越三昧耶传授、非器传授),要么是缺乏大小乘根基,要么对密典歪曲理解,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失去了大乘戒律的制约。


    以上数点愚见和广大佛子同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清凈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正屏蔽身金刚萨埵!


    南无平等智身金刚藏菩萨!


    南无妙智身金刚眼菩萨!


    南无成就智身羯磨金刚!


    南无历代祖师!


  末学真圆谨识于高野山清凉院 2007年11月10日


(我按:该网站内容知识虽然很丰富,但要找出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介绍唐密的文章,末学惭愧未找到!但以上两篇为其代表)

TOP

2、当代唐密http://www.guhyayana.cn/的唐密介绍:



唐密简介---起源







    约在公元二至三世纪,被尊为千部论主,中国佛教八宗之祖的龙树菩萨,创立了正纯密教!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二、三世纪顷,为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出身。是释迦如来以后佛教的中兴人。自幼颖悟,学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等,无不通晓。后来感得大龙菩萨引入龙宫,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尤以华严为最胜)此后大力弘法,又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书,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全印度。
  菩萨得法于迦毗摩罗尊者,为释迦如来正法眼藏一系(禅宗)第十四代祖师,深得如来本怀。晚年,菩萨又更进一步,开南天铁塔,创立正纯密教,使佛教又产生了一次大飞跃。
  据金刚顶经义诀记载,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佛灭度后数百年间无人能开。龙树菩萨愿开此塔,并持诵毘卢遮那念诵法要成就,以白芥子七粒打开此塔门而入其中,值金刚萨埵传授金胎两部之大经,又著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由此,正纯密教得以创立,即身成佛法门从此面世。
  释迦如来出世,传出“正法眼藏”,使得人类出路得到一大飞跃,人类从以前的人天果报得以提升为入菩萨道。正纯密教的创立,使大乘佛教的“正法眼藏”发展到究竟成佛的阶段。实践上由历劫修行始可成佛,发展为以父母所生身,即生可证无上大觉位,实在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飞跃。
  龙树菩萨传密教于龙智菩萨,龙智菩萨弟子中能够得到一界普门大法传承者只有善无畏和金刚智两人。善无畏得传胎藏界法,金刚智得传金刚界法。两人在学成之后,奉师命他们分别来中国传法。公元八世纪初,善无畏和金刚智先后到了中国,此后两人合传金胎两部密法。不空三藏,金刚智的弟子,尽得金刚智所传,后又奉师命,回印度觐见龙智菩萨,请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及毗卢遮那大悲胎藏法门,并游历五印,广参善知识,搜寻密藏及诸经论五百部,天宝五年回到大唐。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被称为开元三大士。通过三大士的努力,体系完备的正纯密教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时值中国盛唐时期,称为唐密。从现有资料来看,他们来中国后印度已不再存留普门大法,所以唐密是印度正纯密教的唯一传乘。


TOP

发展




  正纯密教传来大唐以后,并不停滞,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备和发展,并达到高峰。首先,金刚智三藏来到大唐后,通过修证,制出了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为印度正纯密教所无。传统金刚界曼荼罗,介绍了从东方门入佛的法理和方法,而金刚界八十一尊曼荼罗,在传统金刚界曼荼罗基础上揭示了从东南西北中五门而入的修行入佛门径,使金刚界曼荼罗得以更为完备。而到不空弟子―――惠果阿阇黎时,唐密更进一步发展至顶峰,惠果阿阇黎糎定了金刚界胎藏界所有金刚名号,金刚界曼荼罗中增加地水火风4大神,编写出阿阇黎大曼荼罗灌顶仪轨,整理完善了胎藏界13大院的结构,在胎藏界确定了释迦院的位置,统一显密于一整体。确定了十八契印为密教修法之根本形式,改变印度正纯密教以土坛供养形式而启用合适大唐情况的水木坛。。。等等等等!后世所传唐密,无出于此矣。
  唐密得开元三大士之弘扬及其弟子惠果等继续阐发,唐代宗时期达到最高峰,近侍大臣、诸禁军使一致灌顶,宗徒除本国人外还有朝鲜人、日本人、爪哇人、西域人等,传到国外主要有三大分支:朝鲜分支、日本东密、日本台密。其中日本空海和尚于公元804年来中国跟惠果学唐密,因基础特别好,得金胎两部传灯大阿阇黎(法师)位,将唐密继承下来。日皇因其法验显著,特赐京师东寺为其道场。因此,唐密传日本空海这分支被称为“东密”。而在大唐,惠果得法弟子义曹,法传等阿阇黎继续隆盛。
  由于唐武宗毁佛,中国佛教各宗都受到大冲击,密教亦无例外,又遭五代变乱,国内密教传承日渐式微。到明朝朱元璋禁教,致使国内传承一度断绝。



(我按:区区1500字就将唐密的起源和发展讲得清清楚楚,非唐密大德不能。)





回传




  到了近代,当唐密的日本分支——东密向美洲,向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回传中国本土。1910年,“江西佛教三杰”之一的桂伯华入日本高野山学习真言教义,揭开了东渡日本传习密法的序幕,再是我国广东潮州中学校长,法号王弘愿,自习日文成就,得日本权田雷斧大僧正所著《密教纲要》,非常喜爱,乃向雷斧请教密宗,边学边译,至1918年(民国七年)乃译成中文行世。由是我国佛教界乃知日本东密之盛,纷纷往日学密教。
  受王弘愿等人的邀请,1924年从六月八日起至十四日止,真言宗丰山大学校长,大僧正权田雷斧一行(率小林正盛、小野场冢与澄等十一名随员)等访华,于潮洲开源寺共举行了五次灌顶法会,入坛接受灌顶者除了王弘愿外,还有僧谷缁素近百人。(法会结束后,权田雷斧一行又应香港居士黎乙真的邀请,赴香港传法二日,然后乘船回国。)王弘愿又经两年四度加行,于1926年奉雷斧之命到日本接受金、胎两部普门传灯大阿阇黎传法灌顶,密号遍照金刚,位当印中日合传密教第四十九代祖。
  同期,中国留学僧人纯密,大勇、持松、显荫、谈玄,文殊揭谛等在高野山学习密教后,带回本国。居士界则还有顾净缘、李诩灼,程宅安等。
然而,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动荡,至今,只有王弘愿阿阇黎一脉还在中国继续不断的弘扬着唐密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王弘愿法师于1926年秋回国后,在潮安居士吴子寿、黄虞石人等帮助下,即在自家建立“震旦密教重兴会”灌顶授徒,同时独力出版《密教讲习录》前后出版数十册,传遍国内,而且远传越南、南洋。定期在汕头和潮州等地举辨密宗讲习会,又创立“潮安刻经处”,刊印密教经论,是当代翻译和著作密教经藉最多的人。十年之内已把唐密从东密分支中,全部完整移植回国。从一九二八年以后,王弘愿便相继在潮汕、广州(广州六榕寺解行精舍)以及香港等地正式开坛授法,谨广东一地就有僧俗徒众数千人,影响甚大,可说是当代复兴唐密的初祖。1936年夏,传法于达庵居士冯宝瑛及王福慧、汪炎平、王学智四大弟子,于是年12月圆寂。



(我按:此文述:王弘愿法师将《密教纲要》至1918年译成中文行世,权田雷斧1924年访华入坛灌顶王弘愿法师等人,王弘愿法师1926年奉雷斧之命到日本接受金、胎两部普门传灯大阿阇黎传法灌顶,从1918年至1926年,经历9年的时间;



然而释真圆阿阇黎述:“日本新义真言宗的权田雷斧来中国在短短十二天中传法于潮州的王弘愿”,这叙述既无时间日期,也无缘由和始末,无异于捏造事实,有悖于释真圆阿阇黎的身份,接着释真圆阿阇黎又述:“这种传法与祖制、三昧耶戒等似乎有悖”,依据捏造的事实下结论,其用心昭然若揭,贬低他人,抬高自我,非阿阇黎所为!)



                                                                                                                                                                                                                       

TOP

振兴




  冯宝瑛,法号达庵居士,当代唐密地振兴者!由于出了这样一位千年一遇的大成就者,唐密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冯达庵大阿阇黎,1886年生于广东惠州,36岁开始学佛,初习净土,即撰《佛法要论》析理精微,印光法师见之,赞誉得未曾有,定为净土宗必习之典,必人手一卷,可见非一般典藉;随后居士亦习禅宗,其论四级禅(昭灵、明心、无生、见性)的文章,道古德之所未发,对参禅者是大贡献。而对密宗则于1927年在香港受黎乙真法师胎藏界学法灌顶,竟当座证月轮观成就。1932年在广州六榕寺解行精舍得王弘愿法师金刚界授明灌顶。1936年得王弘愿法师授与金、胎两界普门传灯大阿阇黎位传法灌顶(后称法师)。一旦而万法皆通,绍印中日合传第五十代密宗祖师职位,密号遍照金刚,对两部大法皆一一印证,历代祖师经验皆得践履,瑞应叠着,实为乃金刚后心,显得成佛者。其理论与实践大大促进密教的振兴和发展。冯大阿阇黎是中国当代唐密第二代祖师,对密教的具体贡献是很大的,今再择其大端,略叙于后。
  ①、从法师的实践中,明确了留寿的环节,知道应付之法,使留寿比前有把握。当年众弟子曾恭请不空祖师留寿,不空祖师说:“诸佛现前舒手相慰,白月圆满我将行矣。”这是未作留寿准备。冯法师则于1957、1966、1976年三次留寿皆成功。
  ②、冯法师不但悟到自我控制寿命之法,而且,可以为他人增加寿数或超渡他人速即往生之法,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在上述“辛丑四月念八日”所赋诗中亦可见其端倪,这是后期比较突出的成就的表现,也是他传下的法中,比较特出的一方。
  ③、法师只讲道通,不讲神通,认为神通是修道通的副产品,不必着意,乃随道果而成。另一方面,他着有《天眼通原理》、《他心通原理》、《宿命通原理》等等有关神通的著作。他平常的表现是每有新学人或有成就者在他面前出现时,来者不用启齿,法师已自知其来意和所求,甚至是人前世宿根和现在的成就,他都一律“暸然于心“的。
  ④、唐密有完整的体系,法师发展了“六大缘起“学说,对六大体用,了悟得更详细而深入,又在六大的基础上,主张”七大缘起“,认为“识大”应分为“见、识二大”、“唯照属见”、“详审属识”如此“识大”之用乃显,缘起更为明确。又在陈述“末那”的五步作用中,表明由本觉发展为意识的过程,由法界转成世界的过渡情况,补充《大乘起信论》之不足。更有《佛学极谈.法华特论》的著作,在《心经广义》中有“见性极谈”的启示,这不但对密教,而且对整个佛教都有极大贡献。
  ⑤、明确由加持成佛至显得成佛的关键,使成就本地身佛不是空言。又表明成佛有三类,即金刚法界即身成佛、莲花法界即身成佛与真如法界即身成佛,使即身成佛之道更为具体。
  ⑥、尤其恢复唐密性宗法门,提出肉身显性法,使初学之人,有实性可觉,有适于自已根器之法门可循,还有确实而迅猛的进程可见,其法简单扼要,易于掌握而效果明显,对初机入道是无上胜法。只要坚信唐密,对佛一心恳切敬仰,阿阇黎即可以三摩地力结合本尊三密,使行者与本尊相应,使六大法性显之于肉身,初机觉此易于入道。因此,即使只是结缘灌顶,只要能实地依法修行,必能迅速见道,终于可以父母所生身得证无上大觉位。不但十方净土任意往生,而且自已可以建立法土,自成曼荼罗主尊而证佛位。这是当代最有效而最高的法门,而且唯唐密所独有。
  此外,冯法师决定恢复使用唐密的名号的,法师认为:①、东密原是唐密的分支,原同一系。今由日本分支传回本土,当然应恢复我国原来的称号,应叫唐密;②、唐密传至日本以后,长期受日本民族性影响,早已有偏离性宗的倾向,尤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密宗偏向甚为明显。在生活上,僧人娶妻、吃鱼吃肉,而且财产私有,寺庵历代传子。在修持上偏重讲义理、谈事相,而相对忽视性理和实证。这些我们不应该接受,仍应恢复不空惠果的性宗,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以正名应叫唐密;③、1944年,日本的侵华战争在我国深陷泥足后,派一些僧人到沦陷区宣传佛教,企图麻痹中国的反抗意志,当时潮州、汕头一带就有日僧自称为恢复中国密宗的第二祖,进行传教活动。冯法师一向受爱国主义所陶冶,立即打出“唐密”的名号,鼓励群众对日本侵略的宗教不妥协,而划清界线,使日本的麻痹阴谋不能得逞。由于上述的三个原因,冯法师正式公开恢复“唐密”的名号。每逢传给弟子的法本,都写上“唐密”的称号。
  自从当代唐密经冯大阿阇黎整理总结、发扬和创造之后,有自家独具的殊胜法门,有与各类根机相应的方便之法,有能使学者迅速进步而深入最高法位的道果,其法力是特别殊胜的,只可惜在他住世期没有适当的环境使能彻底全面传授给群众,这是最遗憾的事。
  1976农历年正月二十二日传法于其弟子唐普式居士。
  1978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国历七月二十四日)中午1时45分,法师圆寂于内寝,年寿九十二,法腊42。




(我按:冯法师于日本的侵华战争时期与日本划清界线,宗教不妥协,正式公开恢复“唐密”,只有一代大阿阇黎才能做到。



冯法师决定恢复使用唐密名号的法理原因有:唐密传至日本以后,长期受日本民族性影响,早已有偏离性宗的倾向,尤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密宗偏向甚为明显。在生活上,僧人娶妻、吃鱼吃肉,而且财产私有,寺庵历代传子。在修持上偏重讲义理、谈事相,而相对忽视性理和实证。这些我们不应该接受,仍应恢复不空惠果的性宗,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以正名应叫唐密;



释真圆阿阇黎述为何称“唐密”而非“东密”的原因为(见http://www.tangmi.net/show.asp?id=344):“密法乃故唐祖宗法宝,东密也确实原汁原味保存了下来,但东密的叫法是日本人的称谓,其法脉乃属故唐,是以末资依然叫“唐密””。意即东密就是唐密,唐密就是东密,说法模棱两可,毫无法理性和严谨性可言。可见此唐密非彼唐密,释真圆阿阇黎所述之唐密是混淆视听,贻害人间。)


TOP

弘扬




  唐普式,俗名唐轼,,法号普式,当代唐密第三代祖师。生于1923年,广西,玉林县,福绵村。后到广州读大学,解放后即在广州工作。1948年得冯大阿阇黎结缘灌顶,从此冲破一切困难一心学佛。1976年正月,得传灯阿阇黎位,成为当代第三代传承人。
  唐大阿阇黎,聪颖异品,文武全才,早年于广州就读大学时,就被学校誉为最有研究力的学生,师从冯法师学佛,勤勇精进,修证深入,其修证心得手记(七觉支颂,文殊五字真言理趣等)屡得冯法师赞誉印可,特别是1965年唐法师在加行期间,悟得由加持成佛至显德成佛的关键,并发现大势至法门,可以迅达胎藏界即身成佛。书成《大势至法门与胎藏界即身成佛》,更得冯法师大加赞许,批示云:“此等笔记,功德无量,非遇当机,勿滥宣示。”其菩提心成就亦得冯法师一样印可。
  1992年,唐法师带着祖师的重托,开始了弘扬唐密的历程。从始也瑞应叠现。1995年,率弟子等人朝拜西安祖庭青龙寺,惠果、空海祖师纪念堂,当礼拜之时,钟声自鸣,并于背后墙上,忽然出现两个人像,貌似坛上所供的惠果与空海祖师,并放金色光,逾拜逾光。法师德隆,感得祖师显圣,而助唐密的发展。1996年国历8月,当为弟子授法灌顶时,法师现金刚萨埵威仪,即感得道场内出现五色光轮,照彻全场,灌顶效果极皆,受灌顶者皆得强烈的相应,皆表明法师所传之法不虚,是受佛菩萨共同加护的。1998年11月唐法师被邀请参加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及唐密曼荼罗开光法会,亲自为唐密曼荼罗开光,法流遍满地宫室内,一些非本宗的信徒都有觉受,所以当法师由地宫出来时,瞻仰法会之善信居士皆于路旁礼拜,国内外媒体也详细报道了该盛况。法师在不同场合说法时,弟子中经常有人见到法师当坐莲花,全身发出威光;或见法师身形不断变大,大到看不见法师的脸部,弟子觉得只及法师的脚指头;或者忽感有股强大的力量灌入弟子身内,使弟子顿觉全身灌注法流,而顿见光辉的胜景;或弟子问法时,法师随口回答,弟子顿见法师的头顶有股光弧灌入弟子头顶,使身感自在无比,享受法益;更有甚者,师说什么,弟子应现什么,殊胜当前。法师慈悲,每年清明,盂兰皆开无遮大会,济拔群灵,与会人等,往往得见甘露与光明所致,托起无数含灵,转而相由陋转好,纷纷转生善道。以上只乃唐法师功深德隆之瑞现一角。唐法师继承冯大阿阇黎的法统,法验昭著。
  唐法师在传法上成就巨大,唐法师是性宗的实践者,是现量说法的大家,运用肉身显性法,效果显著,成就迅速。每一说法必起现量,无论是入坛灌顶、开坛说法、方便解答、加持众生,都能加持起当机者的本性;一方面从三摩地法传授三密,学人直接与本尊感应,因此发生相应的效果。另一方面,法师经常以佛力加持学人,所以,学人的感应与学法进步特别迅速。法师说法皆能深入法藏,不假思索如数家珍,能应问法者根基深入浅出,解答疑难问题随念相应,每每不依经典亦不离经典,一一从自心流露,卓然大成就者风范。所以从法师结缘灌顶而感受法流反应者在大多数,经法师加持,弟子修三密得与本尊感应者亦在多数,更有部分学人,自身能随念相应,得相当成就。
  在法理研究上唐法师也是贡献巨大,法师历史性地厘定了曼荼罗的观念,提出曼荼罗者乃主尊将其所包含的法界性,有条不紊地放射于周围,而轮圆具足。解决了唐朝慧琳法师所提出曼荼罗无正翻的问题。这是对密教的一大贡献。而且直接纠正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曼陀罗注释中的错误,这是对佛学的一大贡献。戒律是学佛的根本,在香港佛教发表的《如此歪风应该停止了》中,法师阐述了一乘与三乘有不同的戒律,应分修行阶段而设戒。大乘始教,因为初级机学人赖耶缘起强,难于见性,应以治标辅戒令脱根尘。大乘终教,菩提心戒是治本自性戒,其它戒律均为菩提心戒的辅助,学人应在未成就菩提心时应守辅助戒以助菩提心成就,成就菩提心者则应一切依般若性而行,不应有任何守戒之念,离一切戒相,否则即成为有相菩萨不得解脱。法师提出学人应结合修行实际的守戒理论,使学人不至乱行守戒,增加所知障,也避免未达成就者狂妄乱行而堕落,实为修行者的指针。在《唐密曼荼罗异彩纷呈,彪炳千古》中,法师揭示了八十一尊曼陀罗十大宏伟作用,含括了所有成佛法门,道古德之未发。从〈唐密教相法理体系试论法门寺地宫及其曼荼罗〉一文,唐法师论述了六大为万法之根源,六大具有周遍性,无碍性,具足性,统一性。六大与大日如来互为能生,六大如何缘起整个世界与众生。论述精深切底,系统严密,都是佛教史上罕见的。
  解行相应,事理圆融,法验昭著,显示了唐法师功深德隆。八十多高龄,为弘法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法师大慈大悲的流露。






                                                                                                                                                                                                                       

TOP

特点




  唐密主要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菩提心论而立。 在实践方面:唐密的行法,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为指导。在体相用上则以六大为体,曼陀罗为相,三密为用。
  大日经属胎藏界,是他受用身法,依般若性而行,其成就可成诸佛理法身、大菩萨本地身、或诸菩萨等流法身,为因地即身成佛。金刚顶经属金刚界自受用身法。乃毘卢遮那佛与其眷属四佛、四波罗密菩萨、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菩萨互相摄受共享法乐之境界。行者依萨埵性而行,经历十六大菩萨位,由金刚初心至金刚后心,五智四曼荼罗皆已完成,自性法身开发尽致,自受用身庄严具足,乃果地即身成佛,属智法身。(唐密认为一切众生皆可成为毘卢遮那佛―――亦称大日如来)胎藏界金刚界皆以毘卢遮那佛为教主,金胎俩部皆统一于即身成佛修法的历程之中,修行既可从因向果,亦可由果开因。

  而萨埵性必以般若性为基。所以唐宗的[正机]行者,必以见性为前提。所以当代唐密的修学是以大般若菩萨的三密为开始,以训练旁机入正机。依据宗趣,唐密进修历程,分为四级:

  行者虽能入静,未破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祗依信心而行,为初级修法,名为作密。

  己破分别二执,未破俱生我执,可依理解而行,为中级修法,名为修密。

  己破俱生我执,未破俱生法执,能依般若性而行,是为高级修法,名瑜伽密。

  己破俱生二执,能与诸佛菩萨相应,依萨埵性而行,为最高级修法,名最上瑜伽密。

  戒为学佛之根本,唐密依行者根机,设有四种戒,直指戒体:

  菩提心戒-----胜义菩提戒,无相唯觉性。

  三昧耶戒-----自他互放射,定慧交融化。

  一真圆戒-----导入圆满土,一真彻十方。

  五智密戒-----时方因果空,密戒同寂灭。

  唐密视受戒为极其重要的环节,重视程度不次于灌顶。因为未受戒,灌顶便无基础。如果受戒后,没有灌顶机会,即身也许成佛。大日经[若无势力广增益,住法但观菩提心,佛说此中俱万行,满足凈白纯凈法。]即是依据。

  唐密的特点就是以手印,真言,观想这身口意三密为达到大觉悟的修持方法。而三密的获得必须有传承,经由阿阇黎(法师)灌顶传授而后可。灌顶---就是法师入于坛场,汇集诸佛的法流,灌注于学人身上,种下佛菩萨的金刚种子,此种子一经种下,永不毁坏。通过灌顶,学人便能和诸佛菩萨和诸祖师的法流联系起来,时时修习三密,无明渐除,渐得开发心内种种智慧而至大觉。而唐密灌顶分为三大类:
  结缘灌顶:其作用是使行者与本尊结一胜缘,从而加强行者信心,得仗持本尊真言之力,易破分别二执。

  学法灌顶:行者己发菩提心,并受菩提心戒,则论其破执程度如何,是否达入密[正机]要求,皆可授以本尊修法,法尔应先灌顶。因此称这种灌顶为学法灌顶,或称受明灌顶。唐密既有金、胎两部之别,灌顶也有两者不同。一经灌顶植下本尊强有力的法种,则可培养成圆具本尊功德之佛身,所以学法灌顶实包括修密、瑜伽密、最上瑜伽密。

  传法灌顶:行者己成他受用身,又与金刚心相应,则有转屏蔽能力,而将佛性转输于众生,生生不息,则应受传法灌顶而绍阿阇黎大位。这是果位灌顶了。

  密教从龙树菩萨开宗至今近1800年,一直是佛教里面的重要一门,由开元三大士传入中国,亦是中国佛教10宗之一,一直利益着众生。如今,正值末法,吾等佛徒,更应珍惜如此殊胜佛法,共同努力,弘扬唐密,升华人格,利国利民。



(我按:此文将唐密的起源、发展、传承、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文章言简意赅,读者无不受益,作者当属佛教界大德。)



                                                                                                                                                                                                                       

TOP

学 密 须 知

        
达庵居士冯宝瑛著





一、显教与密教




佛教之分显密。教法上之差别也。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优劣。当机者尚。众生根器。有宜于显者。有宜于密者。万有不齐。固不必比而同之。顾二教异点维何。允宜分辨。




显者何。明豁之谓也。随众生程度。逐渐晓以显浅之法理。使其步步了解。悦意进修。终于。超脱众生境界。此显教之大要也。




众生程度幼稚时。浑浑噩噩。惟有饮食男女诸欲而已。历劫经验。识解渐富。计较争夺之心。与日俱进。于是乎有纷扰不宁之社会焉。于纷扰中。深感人生种种烦恼。有求指导之倾向者。则随机为讲因果论。喻以正理。证以故事。令其恍然于善之当为。恶之当去。永遵人道正轨而持五戒焉。是为显教初级教法。




深信因果之人。有希望天福者。自可示以十善之义。使之实践。或更为讲世间禅定功夫。引其上进。倘志存厌世。亟求解脱。则示以二乘教法。令断烦恼。是为显教中级教法。




大心众生。得闻佛法。能发大愿。行菩萨道者。则应开示大乘之道。令破[分别二执]。 藉悟真如初镜。厥后则令勤修[胜生空观]以破[俱生我执]。次更勤修[胜法空观]以破[俱生法执]。此中教相。虽有顿渐之殊。性相之别。要皆以融入真如性海为归。是为显教高级教法。




密者何。奥邃之谓也。身口意三密。为诸佛果德之结晶品。众生程度距佛德太远。未能猝解真义。惟遵其道而行。则法益甚大。其究也能即肉身而证法佛境界焉。此密教之大要也。




学者以至诚心接受密教之真言。勤而行之。念头之坚。能不被六尘扰动。则真言妙性。自然乘机流露。消灾障。转顺境。或兼得少许神通。是为密教初级教法。




学者若发明阿赖耶心。会得真言力。在心中作强大熏习。转移恶种。增益善根。粗重之身化为轻妙。能延寿千万亿岁。或以肉身飞升天宫。兼得种种神通。是为密教中级教法。




学者若能游心真如性海。深达本不生际。从此仗三密力。顿入金刚法界。外现受用身。内证自性身。不论因缘所生果报托生何所。此等法身妙境恒常不失。是为密教高级教法。




显密教法虽异。要须互相辅助。显教诸经。往往参加陀罗尼。以促学人行持之效。东土僧伽每以大悲等咒为常课。即承此旨也。密教虽直提佛德。然于显教若无相当研究。或致知见不正。误入歧途。佛法翻成魔道。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唐密




密教之入东土。唐以前不可胜数。然大都为显教兼习之资。不过中初两级教法而已。若夫高级教法。唐开元时始有之。善无畏三藏特传胎藏界法门。金刚智三藏特传金刚界法门。不空三藏更广传两门诸轨。于是高级教法大备。成立专宗。或依经文名真言宗。或对显教名密宗。本宗既建于唐。为别于其他密教。特称唐密。他密则称杂密。




天台宗之智者大师。华严宗之贤首国师。皆显教中之泰斗也。以时代居先。不知将来有唐密特出。故所判教未能预摄之。间有论及真言。祗就方等部中初教法言之尔。唐以后。吾华大德。又未尝以本宗纲领弘扬于世。唐密之真面目。非惟常人未之知。即号称显教大善知识。亦未能明辨。




佛法盛衰。不离因缘。唐密之在吾华。中断久矣。而流入东瀛之法脉。则滔滔不绝。支派且愈演愈繁。其始东台二密对峙。后则更分细流。最近以种种特殊因缘。返流入华。多年沉寂之唐密。逐得重张法帜焉。




(注)东密为弘法大师所传。因道场在东寺。故以东名。台密为传教大师所传。因兼讲天台教义。故以台名。其实皆唐密也。




唐密之在东瀛。因种种机缘关系。诸祖师手眼。自然有施设不同之处。吾华复兴斯道,当以唐密本轨为宗。兼采他密精要以顺机宜。斯善矣。


TOP

三、敬佛




佛法元忌空谈。密宗尤重实习。实习之道。自敬佛始。佛之本义。在显教研究有素之人。容有了解能力。若未经显教熏习。遽行学密。对于佛字未免茫然。今略述大要如左。




佛之名。在梵语具称[佛陀]。略译曰佛。义为[大觉者]。佛原以探究众生本源为宗旨。真理太微。非甚深智慧不能洞彻。众生莫不潜含智慧。因为凡情所诱。迷惑于六尘之中。以致不克发展。世人所诩聪颖。乃流露意识间之浅智小慧耳。欲求甚深智慧。必先大破凡情。凡情既破。真理自显。能契此境。斯谓之觉。从此广度众生。圆修五智。及其究竟。无所不通。无所不明。斯谓之大觉。具此大觉之人斯谓之佛。




佛恒以圆满之大智。运平等之大悲。而化度众生。在所化范围内。佛光弥漫。普贯众生身中。学者倘明此理。能以虔诚之念。专注於心。日积月累。心中一点佛光自然浓厚。更从阿阇黎亲受普礼普供等真言。日对十方诸佛敬礼供养。则十方佛光。同时荟萃于心。力量尤大。



夙世与佛有重大因缘者。于礼敬之间。能以心光开为色尘。得见诸佛瑞相。然多有误认法尘虚影为色法者。此须审慎。勿自着迷。纵见色尘佛相。仍应缄默。向人自炫。反增业障。此亦学者所当知也。





注)大方等陀罗尼经第二云。[即时得见现前诸佛。................ 如是见者。慎莫语言。若言见者。尚不得福。况出生死。还堕三涂。经百千万劫苦痛难处。此人现身得癞病............。]




此文足供参考



  



四、忏悔




依教敬佛。往往有行之多年。毫无朕兆者。此非佛性有所未周。徒以迷情深厚。遮蔽正智。心欲专注。辄为六尘诱惑。扰动不定。欲祛此弊。必须真下决心。力忏前非。诱惑一来。便迎头痛击。能作是行方为彻底忏悔。若更从阿阇黎受真言以摄持之。收效尤速。世有口诵忏文真言。心被诱惑自若者。此不足谓之忏悔也。




众生迷惑之行不可胜数。一一对治。势难周备。举要忏悔。约分二端。




(
一)
通恶业
内分三类




(甲)身业三
杀生
偷盗
邪淫




(乙)口业四
妄言
绮语
恶口
两舌




(丙)意业三
贪欲
瞋恚
邪见



     (二)
内恶业
内分二类




(甲)无间业五
杀父母
杀阿罗汉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毁谤三宝




(乙)口腹业三
饮酒
食肉
食五辛  




此等恶业。显教论之甚详。今不赘。密教为速求破惑证真。亦有逐条忏悔之必要。除无间业五种。现生未必具犯外。其余皆吾人所难免。不可不随时儆惕。然忏悔之道。非徒忏前非便了。必也永断相续。更不敢造。乃有效果。其不能遽断者。要当渐次断之。




以上忏法。见不空三藏译[受菩提心戒仪。]无畏三藏[禅要]所述相同。故为学密正轨。行持愈力。效果愈大。若敷衍自欺。佛性殊难开显。




或问学密必须断酒肉乎。曰。密教诸经。每垂此戒。故宜力矫斯习。或问为境所迫。未能素食如何。曰。心心在斋。不贪肉味。亦无大碍。但所处之境可以素食而犹不肯舍肉。斯则为凡情所缚。不能自拔。学虽勤苦。大效难期。其有小验。或误与食肉鬼神感通。或祗与外金刚部相应耳。有志上进者。愿慎思之。或问准提法独许在家人不断酒内。抑又何也。曰。是法首标[具戒清洁]之文。然为普摄群机起见。设此方便法门。俾于环境拘束中觅一出路。其功效自较[具戒清洁]者为逊。吾人立愿。须求弘大。非遇不得已时。勿安于小就也。






五、菩提心戒




敬佛忏悔二事。显教初亦如是。继此则视学者根机。或授小乘比丘戒数百条。以对治诸惑。或授大乘菩萨戒数十条。以发展行愿。比丘戒惟限于出家人。菩萨戒则在家出家皆有之。




菩萨戒以发起菩提心为基。菩提胜义。于五蕴皆空时然后显现真切。播为外迹。则为广度众生之种种慈悲行愿。学者对于显教高级教法。果能深心默契。即是已见胜义菩提心。从此应诸外迹。靡不与菩萨戒条相符。此心保任不失。是为胜义菩提心戒。  




学者情执犹盛。菩提心隐没不彰。则须求宗师 极力提撕。以开显本性。虽为凡情遮障。未能发觉此性之活跃于心。但能从外迹菩萨戒条申其行愿。莫敢或渝。是为行愿菩提心戒。




两种戒相。深浅不同。要以真如性海为归。真如境界寂灭平等。凡情虽尽。佛智未备。终涉显教范围。此外更有三摩地菩提心戒。则密宗特具之法门也。




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大阿阇黎以三密加持力。于学者心中。迳提出大圆镜智种子。俟其熏发浓厚。心中自然流露真相。若月轮然。此相实为三昧力凝成。故冠以三摩地之名。诸佛之能洞见十方如来众生者。即赖此大圆镜智之力。证此者始称入佛境界。亦云[入佛三味耶]。




密教既以直提大圆镜智为宗。故学者所受之菩提心戒。特称三味耶戒。或称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虽应诸外迹。亦参用显教菩萨戒条。而主旨固自不同。唐密特殊之点。即在于是。




三昧耶戒。实为戒中之王。精心受持。斯与佛伍。远离二乘境界。故乐受此戒者。以后不更受小乘诸戒。其中途忽转入小乘者。或未得明师指授之过。或其入本非唐密根机耳。



  



                                                                                                                                                                                                                                                                               

TOP

六、灌顶




学者能以至诚之念。接受三昧耶戒。自然永植其种于心。由此勤修月轮观。镜智于以日固。三昧既成。十方诸佛皆有机感之力。然祗遍照诸佛之种子。平等一味。对任何佛之妙相。皆未能发现其真实庄严之境。于是更有灌顶之事。灌顶者何。先从众多佛中。决定一尊为已所欲承事者。即求本尊加持之功德水。由顶灌入自心。俾成道种。由是以三密力自加发展。日就月将。自心开敷。等于本尊。应诸外迹。本尊妙相亦可流现。斯则灌顶之妙用也。




学者功行非深入寂灭平等之境。原无自行求佛灌顶之能。故须求阿阇黎做法加持之。所欲承事之本尊。或取决于投花。或依自己之素愿。得体察机宜行之。本尊既定。阿阇黎即将其功德藏发挥于坛中。其间供养品如水涂花香等。同沾法味。阿阇黎功行愈高。法力愈大。当是时。学者亦身沐法海之内。无形之佛德自顶入心。绵绵不绝。惜为凡习所蔽。不自觉而知已。阿阇黎为欲增厚其观念。俾法种强大。特取所加持之功德水。亲洒学者顶上。学者如能以至诚之心。观此顶上之水沁入自心。则所植本尊种子。转加炽盛。继而阿阇黎授以本尊三密。亦须虔诚接之。庶乎成功较速也。




凡修任何本尊。若未经灌顶阶级。虽勤苦修持。终无效果。以心中无真实法种也。犹植花木然。其先未播种于盆。而欲求花木之滋长。无有是处。




灌顶既为扶植法种之要道。则阿阇黎之人选。自当审慎。盖法种之强弱。与阿阇黎功行之深浅成正比例也。根机特出之士。夙生曾经强有力灌顶。且行持纯熟者。现世暂有隔阴之迷。不能记忆。遇密教开灌顶坛而参加之。藉此增上缘力。夙生功德复活。成效奇速。此等根机。虽值寻常阿阇黎。亦无不可。






七、梵字




唐密原以真言名宗。真言二字。意义不可不讲。法界活动力随物作响。流为自然之音。钟声铛铛。鼓声咚咚。皆纯音也。含识之伦。其笑也嘻嘻。其哭也呜呜。亦钝音也。就人身论之。播音之口。因部位之殊。流出之纯音互相差异。所表之法界作用。其境自然不同。喉也。颚也。龈也。齿也。唇也。舌也。鼻也。交相发动。成为法界外迹之种种符号。佛之言语。恒称法界性而为音。音无不纯。谓之真言。人类始亦纯音。迨社交日杂。随事立名。假借牵合。不一而足。言语渐失天然符号。流为假言矣。




释迦如来之演化天竺也。未尝不俯就假言而说之。然一涉密咒。必用真言。以密咒纯从诸佛功德藏流出。非假言所能代表也。其时天竺人发音符号。最称具足。以通俗梵字纪录佛之真言。尚觉相肖。转流他处。每因音符未备。诸多迁就。未免失真。故欲学密咒。必先习梵字。




梵字韵母十六。声母三十三。韵之中有平韵。有重韵。有随韵。有止声。平韵有短有长。重韵有简有复。声之中有发声。有半韵。有硬吹气声。有软吹气声。发声有五类。类各有五势。缀音之法。又有种种规矩。一一精究纯熟。然后取梵文密咒而读之。自能逼肖真言。较诸译本之依稀仿佛。功效相差甚远。




佛典之谈梵字。屡见不一。而译音每苦不能一一吻合。此势之无可如何者也。[悉昙字记]述缀音只例甚详。而声韵要领未及精究。故标准之音尚难确定。欧洲学者争研古代梵文。允称明晣。近日英法德日各有专书。欲考梵音。不患无所措手矣。




密部诸经。多以咒音不正为忌。为其妨碍功效也。或问吾国先例。有习六字大明咒误读[吽]作[牛]。而功效不虚。后勉遵善友之教。改正其音。功效反失。此理维何。答曰。其人初惟皈敬于佛。藉六字以摄心。所得功效。乃一心不乱之小果。非大明咒特别功能。厥后勉强改正。未免含有疑心。疑念作梗。功效自失。此一定之理也。世人专念大悲等咒。初未尝灌顶。而咒音有多乖舛。间亦有效者。大都收效于一心不乱也。






八、月轮观




唐密以发明三摩地菩提心为正因。从此乃能进观诸佛真实庄严妙相。否则虽有所见。祗属随缘而生之影象境界。故学者于受戒灌顶之后。亟宜修习三摩地法。其法维何。即月轮观是。




学者于入密之前。在显教确已通宗。能空五蕴。其观月轮。成功甚速。此等根机。姑置弗论。今所论者。普通方法也。欲作此观。先须独处静室。屏绝万事。跏趺而坐。遵用阿阇黎特传印明。加持自身。然后执珠持明。至少以诵百零八遍为限。限数既满。然后如法运心礼佛献供。及力忏夙愆。大发弘愿。次乃修月轮观。




此观原以严注自心为下手功夫。然凡情气息浮动。心易外牵。故须先调气息。俾能与正念相应。正念既活现于心。徐徐扩充其量。由寸而尺而丈。乃至无边。终则渐渐收敛。惟留一肘量。明净洁白。犹如月轮。此观成就名曰月轮三昧。




有一类根机。调气沉静。未能于自心发现一点正念。可假想面前有圆明洁白之净月。其径一肘。距身四肘。眼惟微开。祗以心见。初虽冥冥无睹。久则渐渐有徵。观已明彻。则亦扩充其量。终乃收归自心。




月轮二字。本以状况观境。非真有质碍物当前如世间月轮之丽乎天也。观之纯熟。轮相斯隐。唯觉遍周法界。无非寂净光明。身不可得。心不可得。万法不可得。虚空亦不可得。乃至不可得亦不可得。一切烦恼不假对治自然不起。根本正智。不由他悟自然通达。功夫至此。便与本有毗卢遮那法性相契。




宗门极则之禅。的的见性。境与前同。根机稍逊者。虽获无生法忍。祗能遮遣情执。于寂静光明之法界本性。犹隔一重薄雾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