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進化論在中國備受推崇的背後

進化論在中國備受推崇的背後

中國青年報 2009年2月25日

查爾斯·達爾文未必能料到,他的進化論會在中國受到如此厚愛。

當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到來之時,許多人開始對進化論在中國的流行進行思考。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學系教授龍漫遠認為,從嚴複到毛澤東,進化論在中國地位的確立,有一條清晰的主線。

進化論是以一種“謙卑”姿態進入中國的

最初,進化論是以一種“謙卑”姿態進入中國的。1897年4月12日,一份報紙在腳註裏介紹了嚴複和他的譯作《天演論》,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天演論》風頭太盛,以至於20年後,當《物種起源》終於被翻譯到中國時,影響力反而大不如前者。

“沒有爭論,也不能有爭論”

小學的時候,龍漫遠在父親單位的藏書裏,發現過一本與進化論有關的書,是翻譯版,“文字寫得真美”。他立刻就被吸引了。

不過,真正接觸進化論,要等到讀中學時。那是上世紀70年代,進化論從兩個渠道進入他的生活,一個是在生物課堂上,另一個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時候。龍漫遠還記得,讀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時,也在裏面看到過進化論。

“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都強調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且有的時候把進化論的觀點演繹到社會問題。”龍漫遠回憶。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那天起,進化論在中國的命運,就和這個新興的學說發生了關聯。

這種關聯很早就開始了。1883年,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發表講話時,曾經為他留下了著名的論斷:“正如達爾文發現了有機自然界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也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事實上,馬克思本人未必真的看重進化論,當一些社會主義者試圖將自然選擇概念引入社會主義學說中時,馬克思還對他們大加嘲諷和批評。

中國教科書裏的進化論是完美無缺的

在美國,龍漫遠曾經被叫上法庭,為一起家長起訴學校教授神創論的官司作證。作為科學家證人,他在庭上對法官和陪審團講解了基因是如何起源的。

他覺得,因為存在爭論,許多美國人從小就會仔細瞭解進化論講的是什麼。而在中國,進化論被作為一個事實來講授,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但“好多人其實理解得不深刻”。

“中國教科書裏的進化論是完美無缺的,學生不需要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只要接受即可。”林這樣反思自己在中學時學過的進化論。

2月12日,一場小型的討論在某個網站上進行,幾名30歲上下的年輕人,回憶起自己在中學課本裏學到的進化論。有人感歎:當時的教育十分有效,自己“從來不曾懷疑過進化論”。

進化論進入中國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引起太大爭論,李大光覺得這“很要命”。

“爭論並不是胡亂否定,而是進行科學的探討。”李大光認為,“這種討論本身比進化論更有價值”,而沒有經過討論的進化論,“並不能作為靈魂進入我們的文化並固化下來,只停留在一種外來理論的層面”。

“在西方,進化論是在討論的情況下被接受的,而中國人則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李大光據此認為,儘管中國人認可進化論觀點的比例更高,但這並不能說明進化論在中國更加成功。

林垚也發現,在美國課堂上,教師在講授進化論的同時,會告訴學生進化論在哪些環節上證據尚顯不足,對哪些問題的解釋力較弱,哪些方面易於遭受攻擊,這些攻擊對理論整體的破壞力如何,等等。

“由於沒有接觸過反面的觀點與論證”,中國學生對進化論這一信條的辯護能力,也就相應減弱了。

他逐漸發現,經過最初的激烈衝突,科學、宗教在西方國家的許多人心中已經可以互相包容,並不衝突。甚至連羅馬教皇本人也宣佈相信進化論。在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到來的時候,英國主教專程來到達爾文墓,獻上一大捧花。

不過,龍漫遠發現,在國內,人們通常還是把宗教和科學看作對立的兩面,看成敵對的。“我們一直被這麼告知。”他說。可那已是幾十年前的舊觀點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25/content_2554431.htm

TOP

相信科學(包括演化論)的人認為, 理論的真確性,在於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但我認為應該修訂為: "在某時代的理論的真確性,局限在某時代該理論所具備的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而由於目前人類對奇妙的大自然所知的真理實在太少, 這「局限」不是一個可知數值, 而是一個未知數值 (unknown factor). 因此, 所有的現科學的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究竟有多真確?  其實是一個~~~~~~~~~~謎 !   

TOP

從未有人說過科學理論是不可質疑的真理。

又,「時代限制」云云,是廢話。

(思考題:為什麼某本神書的信徒,在質疑科學理論的時候,
卻認為神書本身不可置疑)

TOP

就以演化論為例子, 演化論隨時代而變.


達爾文創立的進化學說所採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描述和比較的方法。綜合進化論則是建立在實驗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在達爾文時代,自然選擇還只是一種推測,而現在則是被受控實驗所證明的理論。

首先,在達爾文看來,進化的改變僅僅體現在個體上,綜合進化論則認為,由於基因分離和重組,有性繁殖的個體不可能使其基因型恒定地延續下去,只有交互繁殖的種群才能保持一個相對恒定的基因庫。因此,進化體現在種群的遺傳組成的改變上,不是個體在進化,而是種群在進化。

其次,在達爾文學說中,自然選擇來自繁殖過剩和生存鬥爭,它是基於繁殖過剩和生存鬥爭作出的一個推論,而在綜合進化論中,則將自然選擇歸結為不同基因型有差異的延續。在種間或種內的生存鬥爭中,競爭的勝利者被選擇下來,它的基因型得以延續下去,這固然具有進化價值,但除此以外,生物之間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哺食、競爭、寄生、共生、合作等等,只要影響基 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變化都具有進化價值。沒有生存鬥爭,沒有“生死存亡”問題,單是個體的繁殖機會的差異也能造成後代遺傳組成的改變,自然選擇也在進行。

第三,達爾文還不能區別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他有時還採用了後天獲得性遺傳的概念。綜合進化論摒棄了這些過時的概念,而將自然選擇學說和孟德爾理論及基因論結合起來。
(轉貼)


TOP

「時代限制」是說明科學的限制及不足, 不能說是廢話及無用.

TOP

澄清一般對科學精神的誤解
(東吳大學 劉源俊)



**   許多人以為「科學萬能」。其實「知有所止」、「毋必」是重要的科學精神,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其適用的範圍,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科學並非萬能,但很有用!科學方法很厲害(powerful),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   一般以為「科學講求客觀」。許多人又以為「科學是發現而非發明」,例如,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律」。其實科學是心的產物:科學家的研究對象既是科學家界定的,現象觀察的本身不可能真確,任何科學理論也都是心的創造(Einstein稱之為free creation of mind)。科學態度講究的是誠實,是冷靜,是開明,是不固執成見,但不是客觀。科學當然是人的發明(invention),而非發現(discovery);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律,而非發現。否則,如果萬有引力律是「真理」,怎麼能容許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來革它的命?

**  一般人習慣用「求真」來描述科學精神,說什麼「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其實,前面說過,科學不可能求得真理─任何理論不也都是從「假設」出發嗎?科學的態度是「認真」,是「真求」,是「實事求是」。

**   一般人以為科學是要破除迷信的,所以「科學家不談信仰」。其實科學明明信仰科學精神,只是對科學理論不迷信。


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2/Content.asp?Data_Code=147

TOP

相信科學(包括演化論)的人認為, 理論的真確性,在於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但我認為應該修訂為: "在某時代的理論的真確性,局限在某時代該理論所具備的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而由於目前人類對奇妙的大自然所知的真理實在太少, 這「局限」不是一個可知數值, 而是一個未知數值 (unknown factor). 因此, 所有的現科學的解釋能力、預測能力,可重複被檢驗等, 究竟有多真確?  其實是一個~~~~~~~~~~謎 !                                                                                                                                                                                                                           

TOP

從未有人說過科學理論是不可質疑的真理。

又,「時代限制」云云,是廢話。

(思考題:為什麼某本神書的信徒,在質疑科學理論的時候,
卻認為神書本身不可置疑)                                                                                                                                                                                                                       

TOP

就以演化論為例子, 演化論隨時代而變.


達爾文創立的進化學說所採用的方法基本上是描述和比較的方法。綜合進化論則是建立在實驗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在達爾文時代,自然選擇還只是一種推測,而現在則是被受控實驗所證明的理論。

首先,在達爾文看來,進化的改變僅僅體現在個體上,綜合進化論則認為,由於基因分離和重組,有性繁殖的個體不可能使其基因型恒定地延續下去,只有交互繁殖的種群才能保持一個相對恒定的基因庫。因此,進化體現在種群的遺傳組成的改變上,不是個體在進化,而是種群在進化。

其次,在達爾文學說中,自然選擇來自繁殖過剩和生存鬥爭,它是基於繁殖過剩和生存鬥爭作出的一個推論,而在綜合進化論中,則將自然選擇歸結為不同基因型有差異的延續。在種間或種內的生存鬥爭中,競爭的勝利者被選擇下來,它的基因型得以延續下去,這固然具有進化價值,但除此以外,生物之間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哺食、競爭、寄生、共生、合作等等,只要影響基 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變化都具有進化價值。沒有生存鬥爭,沒有“生死存亡”問題,單是個體的繁殖機會的差異也能造成後代遺傳組成的改變,自然選擇也在進行。

第三,達爾文還不能區別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他有時還採用了後天獲得性遺傳的概念。綜合進化論摒棄了這些過時的概念,而將自然選擇學說和孟德爾理論及基因論結合起來。
(轉貼)

TOP

「時代限制」是說明科學的限制及不足, 不能說是廢話及無用.

TOP

澄清一般對科學精神的誤解
(東吳大學 劉源俊)



**   許多人以為「科學萬能」。其實「知有所止」、「毋必」是重要的科學精神,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其適用的範圍,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科學並非萬能,但很有用!科學方法很厲害(powerful),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   一般以為「科學講求客觀」。許多人又以為「科學是發現而非發明」,例如,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律」。其實科學是心的產物:科學家的研究對象既是科學家界定的,現象觀察的本身不可能真確,任何科學理論也都是心的創造(Einstein稱之為free creation of mind)。科學態度講究的是誠實,是冷靜,是開明,是不固執成見,但不是客觀。科學當然是人的發明(invention),而非發現(discovery);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律,而非發現。否則,如果萬有引力律是「真理」,怎麼能容許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來革它的命?

**  一般人習慣用「求真」來描述科學精神,說什麼「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其實,前面說過,科學不可能求得真理─任何理論不也都是從「假設」出發嗎?科學的態度是「認真」,是「真求」,是「實事求是」。

**   一般人以為科學是要破除迷信的,所以「科學家不談信仰」。其實科學明明信仰科學精神,只是對科學理論不迷信。


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2/Content.asp?Data_Code=147

TOP

進化論的害在於這一理論對倫理道德的衝擊, 對中國的影響尤其明顯. 馬教崩潰後, 造成信仰真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把人等同於動物, 人不再相信來世, 不相信因果報應, 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對弱者的歧視, 把中國變成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 人需要神, 發現很多貪官進了監獄裏就想起要信佛了.
(轉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