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





組織和目的



國際貨幣基金是一「擁有185個會員國,致力於促進全球金融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推動國際貿易、增進高就業率、經濟穩定成長以及降低貧窮的組織」,目前只有聯合國成員國(除北韓、列支敦斯登、古巴、安道爾、摩納哥、圖瓦盧,委內瑞拉和諾魯之外)有權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但部份領土爭議的地區(如中華民國(台灣)、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地)不包含在內。





組織結構



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每位成員地區由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於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成員的投票權按其繳納基金多少來決定。



執行董事會由理事會委託,行使理事會的權力,處理日常事務。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每兩年選舉一次,設有1名總裁和3名副總裁,總監任期5年,由執行董事會推選,可以連任。8名執行董事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任命,其餘16名由其他成員組成的16個選區選舉產生。中國自1980年恢復會席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出一名執行董事。



國際貨幣基金的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會主要的工作是協調政策合作,特別是制訂中期戰略。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歷史



1944年,聯合國贊助的財金會議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7月22日,各國在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的主要設計者是費邊社成員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White)。協議的條款於1945年12月27日付諸實行,1946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是為二戰完結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有時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BIS)及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構」。差不多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會員資格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申請,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之後,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額,以及條款。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



成員國的「配額」決定了一國的應付會費、投票力量、接受資金援助的份額,以及特別提款權SDR的數量。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4102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援助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的使命,是為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





批評



冷戰後期以來,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有批評指出,基金偏袒與歐美公司有良好關係的資本主義軍事獨裁者。另有批評稱,國際貨幣基金不重視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這些批評引起社會的討論,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相反意見認為,國際貨幣基金促使國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沒有寫明要這樣做。有支持者指出,經濟穩定是民主的先決條件。



有經濟學家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經濟援助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經濟學家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的社會穩定,實際上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凱恩斯主義。於是,供應學派的支持者通常與國際貨幣基金唱反調。國際貨幣基金提倡把貨幣貶值,被供應學派批評會造成通貨膨脹。



大部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例如ATTAC,認為IMF的加深了貧窮問題,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