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評級機構「出賣靈魂」紀錄

評級機構「出賣靈魂」紀錄

明報)10月24日 星期五 05:05
【明報專訊】◆標普3名職員討論某隻CDO的電郵內容﹕

日期﹕2006/12/15

「評級機構繼續製造CDO這隻愈來愈大的怪物。這間由紙牌搭成的大屋倒塌時,希望我們都已經發達、退休。」

◆標普兩名職員討論一宗按揭債券交易的短訊內容﹕

日期﹕2007/5/4

甲﹕ 說真的,這宗交易真是很離譜。

乙﹕ 我知道,這個評估根本及不上實際風險的一半。

甲﹕ 我們不應為它評級。

乙﹕ 無論任何交易,我們都會評級,哪管它是由什麼搭成的,我們都會評級。

◆穆迪一次常務董事會議紀錄,前總裁麥克丹尼爾(Raymond McDaniel)的講話﹕

日期﹕2007/9/10

在04、05年,我們的對手惠譽和標普,在處理那些(包含在CDO結構性產品之內的)次級債券份額的評級時,都像發了瘋一樣。全部都是「投資級別」,但這都不要緊……當我們嘗試警告市場,說我們不會為這些東西評級,說它們不是「投資級別」,仍然無人理會,由得事情這樣發展。

◆上述會議翌日,穆迪一名管理層的回應﹕

日期﹕2007/9/11

昨天我們得到兩個答案﹕一,有人說謊;二,按揭市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事。對於第1點,我覺得我們好像帶了眼罩,從不質疑交給我們(評級)的東西。至於第2點,我們的工作是去推想最差的情,然後作出風險評估。總括而言,這些(評級)錯誤,顯得我們相當無能,或令人以為我們為了賺取盈利,可以給魔鬼出賣靈魂。
   
評級機構為盈利出賣靈魂 CDO評估「摻水」恨錯難返
(明報)10月24日 星期五 05:05
【明報專訊】「這些(評級)錯誤,顯得我們相當無能,或令人以為我們為了賺取盈利,可以給魔鬼出賣靈魂。」07年9月,評級機構穆迪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就市場上對抵押債務證券(CDO)的信貸評級,展開了詳盡討論。與會者都知,評級機構給CDO評級時摻雜了不少水分。他們也想不到,多年累積下來的評級錯誤,一年後會釀成金融海嘯。

對於次按危機爆發,引致信貸危機、金融海嘯,不少評論現時都質疑,評級機構要負甚大責任。本周三,美國 國會就傳召了穆迪、惠譽和標普的高層,並披露了一批機密文件,揭露評級機構內部其實早已認為評級過分「鬆手」,遲早會引發災難。

投資者誤信評級「隔山買牛」

金融海嘯之中,貝爾斯登、雷曼兄弟、歐洲銀行以至香港數以萬計的投資者,不少都是因投資CDO而損失,他們當初放心「隔山買牛」,投資按揭債務證券,都是因為信賴評級機構的意見,以為這些獲得AAA信貸評級的金融產品,能為他們帶來穩健利潤,到後來發現評級並不可靠,亦已太遲。

三大機構盈利7年升3倍

華爾街在02至07年間湧現大批CDO產品,三大評級機構透過為它們評級賺取豐厚利潤,3間大行的總收入由02年的30億美元 (約234億港元),升至07年的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其中穆迪的盈利在2000至07年間就升了3倍。評級機構的報酬是來自金融機構而非投資者,換言之,評級機構的專業評級,存在淪為給金融機構產品「塗脂抹粉」的危險。

穆迪和標普於過去數月,不斷調低數千個原獲他們評為AAA級的CDO的信貸評級,導致持有它們的銀行要大幅撥備,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更告爆煲收場。標普主席Deven Sharma表示,目前情已證明,標普在05至07年間為信貸產品評級時所作出的前提假設,全部都失效。

但有份出席聽證會的穆迪前執行董事Jerome Fons直言,出售結構性金融產品的機構,都傾向選取「最不嚴格」的機構去搞評級,結果導致評級機構為了爭奪市場,不惜降低自己的要求。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取得的文件更指,早在06年,評級機構的內部文件已顯示,他們其實早已知道CDO存在風險,其中一名標普職員在電郵中就將CDO形容為「怪獸」,並說「這間由紙牌搭成的大屋倒塌時,希望我們都已經發達、退休」。另外,標普前行政人員Frank Raiter在01年處理一宗CDO的評級時,曾向上級要求翻查稱為Collateral Tapes的文件,了解該CDO內按揭合約的違約風險,卻遭上司拒絕,對方不但指摘其要求「不合理」,更堅持他一定要作出評級。

其實早在6年之前,國會已要求證交會收緊對評級機構的管制,但之後一直都沒有規例出台,直至國會06年才自行通過法案,但始終無法阻止各大評級機構變成引發金融海嘯的幫兇,而他們的問題,本質上與其他被金融海嘯吞噬的金融機構一樣——貪婪

TOP

成日吾明評級機構有muk公信力?
而家就係9 up 累死人..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