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高盛憑什麼如此放肆

高盛憑什麼如此放肆

正文 評論 更多閑說華爾街的文章 » 投稿 打印 轉發 MSN推薦 博客引用 英字 體你不得不佩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董事長羅伊德•布蘭克芬(Lloyd Blankfein)的勇氣。

高盛上一財年收益下滑了超過80%﹐股價下跌了大約70%。這家華爾街巨頭已經被迫接受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數十億美元注資﹐還要遭受來自華盛頓的貶損。

而布蘭克芬卻剛剛向高盛員工支付了人均大約39.5萬美元的獎金﹐幾乎是美國家庭年收入中值的八倍。

但這還不能體現他堅強的神經。真正勇敢的是﹐在華爾街經歷了自我毀滅的一年後﹐布蘭克芬卻認為沒有必要改變高盛的業務模式。

哪怕是馬多夫(Bernie Madoff)可能也會說他放肆吧。

首先來看薪酬的問題。高盛管理層和華爾街分析師的觀點是﹐高盛在年終獎金的問題上“嚴格又公道”。

畢竟﹐高盛的高管們已經喪失了2008年的獎金﹐高盛的薪酬支出也從2007年的超過200億美元下滑到今年的不到110億美元﹐許多員工的獎金會少40%或50%。

不過﹐這些獎金數目只是低於2007年﹐那是華爾街薪酬創紀錄的一年。高盛普通員工仍然可獲得將近40萬美元的補償和福利。高盛銀行部門和交易部門的數百名員工照樣可以入帳數百萬美元。

這應該不奇怪。華爾街的銀行家、股東和分析師們都期望高收入──不管是不是糟糕的一年。華盛頓的政客們可能會覺得不爽﹐但這就是“自由市場”的運轉方式。

聽高盛首席財務長大衛•維尼亞(David Viniar)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討論獎金問題真是有趣。一位分析師問到高盛員工士氣的時候還擔心地問“他們覺得開心麼?”

另一位分析師認為﹐鑒於今年財務狀況如此糟糕﹐高盛員工薪酬佔淨收入比例達到48%似乎過高了。維尼亞隨即反駁﹐稱高盛的薪酬佔收入比例可是低於華爾街競爭對手的。

別管這些競爭對手大多數都已不復存在。這是典型的華爾街思維方式。高管們打算把將近半數的淨收入拿來發獎金﹐是因為這種模式過去行之有效。

這一模式對股東來說卻不見得有效──但這是另一檔事了。

堅持50%的薪酬比例是高盛當前“不改變業務模式”思維的典型特症。

高盛認為自己是惡劣市場環境的受害者。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市場形勢的確惡劣﹔對那些不得不以市值標注資產價值﹐同時又要為上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去槓桿的金融機構來說﹐日子尤其不好過。

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都沒能挺過來。但高盛卻無疑做到了。實際上﹐高盛今年還實現了盈利。還有哪家公司能做到?

布蘭克芬在考量新華爾街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他看到競爭會大為減少﹐處於衰退的市場可能會從低點反彈﹐商業銀行或將因消費者貸款和抵押貸款沖銷而崩塌。

他也清楚貪婪會迅速取代現在籠罩在投資者心頭的恐懼和憤怒。

因此﹐布蘭克芬可能有理由這麼想:我為什麼要改變業務模式﹐我幹嘛不給手下的人發獎金?我能多快償清財政部的貸款﹐擺脫華盛頓的監督?

布蘭克芬或許還真令市場信服了高盛的業務模式。儘管業績表現黯淡﹐但高盛股價週二反而上漲了14%﹐報收於76美元。有意思的是﹐這正是高盛1999年上市首日的股價。

或許布蘭克芬可以對這一諷刺一笑置之﹐但我不知道高盛的諸多股東是否也能笑的出來。

Evan Newmark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