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道家與道教

道家與道教

廣成子

古 代 傳 說 中 的 仙 人 。 《 莊 子 ‧ 在 宥 》 記 載 : 廣 成 子 為 軒 轅 時 人 , 隱 居 在 崆 峒 山 石 穴 之 中 。 黃 帝 曾 向 廣 成 子 問 道 , 廣 成 子 回 答 說 : 「 至 道 之 精 , 窈 窈 冥 冥 ; 至 道 之 極 , 昏 昏 默 默 。 無 視 無 聽 , 抱 神 以 靜 , 形 將 自 正 。 」 並 說 自 己 以 「 守 一 」 、 「 處 和 」 的 方 法 修 身 , 至 一 千 二 百 歲 而 不 老 。 於 是 授 黃 帝 《 自 然 經 》 一 卷 。 道 教 尊 廣 成 子 為 「 十 二 金 仙 」 之 一 。


參考文獻 :《莊子‧在宥》、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第173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廣 成 子 的 生 平:傳 為 古 之 仙 人 , 居 崆 峒 山 ( 今 河 南 臨 汝 ) 石 室 之 中 。 唐 杜 光 庭 在 《 道 德 真 經 廣 聖義 》 中 稱 : 「 黃 帝 時 , 老 君 為 廣 成 子 , 為 帝 說 《 道 德 經 》 及 五 茄 之 法 。 」 又 謂 , 「 黃 帝 時 , 老 君 號 廣 成 子 , 居 崆 峒 山 , 黃 帝 詣 而 師 之 , 為 說 《 道 戒 經 》 , 教 以 理 身 之 道 , 黃 帝 修 之 , 白 日 升 天 」。

思 想 : 據 《 莊 子 》 記 載 , 他 曾 向 黃 帝 傳 授 「 治 身 之 道 」 : 「 至 道 之 精 , 杳 杳 冥 冥 。 至 道 之 極 , 昏 昏 默 默 。 無 視 無 聽 , 抱 神 以 靜 , 形 將 自 正 。 必 靜 必 清 , 無 勞 爾 形 , 無 搖 爾 精 , 乃 可 以 長 生 。 目 無 所 見 , 耳 無 所 聞 , 心 無 所 知 , 汝 神 將 守 形 , 形 乃 長 生 。 慎 內 閉 外 , 多 知 為 敗 。 」 廣 成 子 告 黃 帝 言 : 「 我 守 其 一 , 而 處 其 和 , 故 千 二 百 年 而 未 嘗 衰 老 。 」 「 得 吾 道 者 , 上 為 皇 而 下 為 王 ; 失 吾 道 者 , 上 見 光 而 下 為 土 。 」 「 余 將 去 汝 , 入 於 無 窮 之 門 , 以 游 無 極 之 野 。 吾 與 日 月 參 光 , 吾 與 天 地 為 常 。 」 此 外 , 一 些 據 稱 為 廣 成 子 所 傳 的 養 生 法 中 包 含 了 房 中 養 生 的 內 容 , 是 後 世 房 中 著 作 經 常 引 用 的 經 典 。


著 作 : 據 葛 洪 記 載 , 黃 帝 「 過 崆 峒 , 從 廣 成 子 受 《 自 然 之 經 》 」 。 《 歷 代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稱 廣 成 子 「 一 號 力 默 子 , 作 成 《 道 成 經 》 七 十 卷 」 , 「 授 帝 《 陰 陽 經 》 」 。


參考文獻:
《雲笈七籤》、《神仙傳》、《莊子》、《中華道教大辭典》、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

TOP

黃帝


中 華 民 族 的 始 祖 , 中 國 人 自 稱 為 炎 黃 子 孫 。 相 傳 號 軒 轅 氏 , 繼 炎 帝 神 農 氏 之 後 , 統 一 華 夏 族 。 設 官 職 , 舉 賢 能 , 大 治 天 下 ; 推 曆 數 , 祭 山 川 鬼 神 ; 造 弓 矢 , 建 房 屋 , 作 衣 服 , 興 文 字 , 制 樂 器 , 創 醫 藥 , 發 明 指 南 車 , 於 是 有 中 國 古 代 文 化 的 興 起 。 黃 帝 在 傳 說 中 為 「 龍 蹺 仙 蹤 」 的 始 祖 , 道 教 將 其 奉 為 神 仙 , 係 五 天 帝 之 一 。 《 道 藏 》 中 有 許 多 道 經 托 名 是 黃 帝 所 作 , 著 名 者 如 《 黃 帝 陰 符 經 》 、 《 黃 帝 龍 首 經 》 等 。


參考文獻:
《史記‧五帝本紀》;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卷第60-62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第163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TOP

老子


據 《 史 記 ‧ 老 子 傳 》 記 載 : 老 子 為 楚 國 苦 縣 人 , 姓 李 , 名 耳 , 字 聃 , 周 守 藏 室 之 史 。 孔 子 曾 向 老 子 問 禮 , 讚 美 老 子 「 猶 龍 」 , 故 道 經 中 有 《 猶 龍 傳 》 。 老 子 又 應 關 令 尹 喜 的 請 求 著 書 上 下 篇 , 即 後 世 道 教 尊 奉 的 《 道 德 經 》 。 漢 代 關 於 老 子 的 傳 說 已 經 比 較 多 , 有 說 老 子 即 老 萊 子 , 或 說 為 周 太 史 詹 , 或 說 不 是,莫 知 其 然 。司 馬 遷 對 此 也 難 肯 定 , 稱 其 為 「 隱 君子 」 , 說 其 下 落 莫 知 所 終 ; 其 年 齡 一 百 六 十 餘 歲 , 或 說 二 百 餘 歲 , 因 其 修 道 而 養 壽 。 老 子 是 先 秦 時 代 的 著 名 思 想 家 , 所 著 《 道 德 經 》 對 後 世 影 響 非 常 深 遠 。 唐 代 皇 帝 曾 尊 封 老 子 為 太 上 玄 元 皇 帝 , 宋 代 加 號 稱 太 上 老 君 混 元 上 德 皇 帝 。 道 教 尊 老 子 為 祖 師 , 稱 為 太 上 老 君 , 又 為 三 清 中 的 道 德 天 尊 。 道 教 經 書 說 老 子 從 遠 古 以 來 世 代 變 化 , 降 臨 人 間 演 法 弘 道 。


參考文獻: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3-1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卷第62-63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1卷第214-218頁,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第361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李養正《道教經史論稿》第254-270頁,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TOP

莊子


先 秦 時 道 家 學 者 。 據 《 史 記 》 所 說 : 名 周 ,字 子 休 。 宋 國 蒙 人 。 曾 任 漆 園 吏 , 與 梁 惠 王 、 齊 宣 王 同 時 。 一 身 貧 寒 , 不 為 名 利 所 動 。 著 有 《 莊 子 》 一 書 , 大 旨 本 於 《 老 子 》 , 也 有 自 己 獨 到 見 解 , 對 後 世 哲 學 、 文 學 產 生 了 深 遠 的 影 響 。 在 道 教 經 書 中 , 莊 子 拜 長 桑 公 子 為 師 , 隱 於 抱 犢 山 修 道 , 後 服 丹 白 日 升 天 , 補 太 極 闈 編 郎 。 唐 玄 宗 時 封 為 南 華 真 人 , 《 莊 子 》 得 稱 《 南 華 真 經 》 。 宋 徽 宗 時 封 為 微 妙 元 通 真 君 。 道 教 學 者 中 解 釋 《 莊 子 》 的 代 表 作 為 唐 代 成 玄 英 的 《 莊 子 疏 》。


參考文獻:
《史記‧莊子傳》、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第362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TOP

先秦道家思想


先 秦 道 家 是 種 學 術 上 的 派 別 , 並 非 宗 教 ,《 老子 》、《 莊 子 》 也 都 是 學 術 著 作 , 而 非 宗 教 經 典 , 它 們 成 為 道 教 的 思 想 理 論 來 源 之 一 是 歷 史 形 成 的 , 也 是 道 教 主 動 地 大 加 利 用 的 結 果 。 道 教 之 所 以 能 利 用 先 秦 道 家 的 思 想 作 為 其 宗 教 教 義 的 基 石 , 是 道 家 思 想 中 有 一 些 可 供 選 擇 的 因 素 。 道 家 比 較 注 重 養 生 , 其 中 有 些 思 想 便 說 到 「 長 生 」 , 如 《 老 子 》 中 有 「 穀 神 不 死 」 、 「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 《 莊 子 》 說 ﹕ 無 勞 你 的 形 , 無 搖 你 的 精 , 便 可 以 長 生 , 千 歲 厭 世 , 去 而 上 仙 , 乘 著 白 雲 , 到 達 帝 鄉 。 這 些 都 成 為 後 世 道 教 神 仙 長 生 思 想 的 理 論 依 據 。 先 秦 道 家 哲 學 的 「 道 」 具 有 神 秘 蘊 義 , 道 教 將 其 進 一 步 神 秘 化 , 把 它 人 格 神 化 , 使 之 成 為 有 意 志 、 有 感 情 的 造 物 主 , 從 而 使 道 家 哲 學 宗 教 神 學 化 。 有 學 者 認 為 , 老 莊 思 想 與 原 始 宗 教 本 有 淵 源 , 道 家 和 道 教 來 自 同 一 種 古 老 的 宗 教 根 源 , 故 二 者 關 係 極 為 密 切 , 道 教 是 道 家 思 想 的 延 伸 。 這 種 緊 密 聯 繫 正 是 先 秦 道 家 演 化 為 後 世 道 教 的 內 在 契 機 。 從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看 , 有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先 秦 道 家 成 為 道 教 教 義 的 理 論 基 礎 , 其 關 鍵 的 演 變 階 段 正 是 秦 漢 的 黃 老 道 家 。 近 人 蒙 文 通 在 《 古 學 甄 微 ‧ 道 教 史 瑣 談 》 中 指 出 : 魏 晉 以 後 老 、 莊 諸 書 入 道 教 , 後 世 道 徒 莫 不 宗 之 , 成 為 道 教 哲 學 的 精 義 所 在 , 不 可 能 捨 去 老 莊 而 談 道 教 。 先 秦 道 家 思 想 是 道 教 形 成 的 重 要 思 想 理 論 淵 源 。


參考文獻:
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上編《論老聃》、《論莊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年版、
牟鍾鑒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上編第2235頁,齊魯書社1991年版

TOP

道教與道家的同異


道 教 是 以 長 生 不 老 之 道 為 最 高 信 仰 的 中 國 本 土 固 有 的 宗 教 , 它 用 神 仙 不 死 之 道 教 化 信 仰 者 , 勸 人 通 過 養 生 修 煉 和 道 德 品 行 的 修 養 而 長 生 成 仙 , 最 終 解 脫 死 亡 , 求 得 永 恆 。 道 教 與 道 家 不 同 , 道 家 是 中 國 哲 學 史 上 的 一 個 流 派 , 而 道 教 是 宗 教 , 但 二 者 之 間 又 有 聯 繫 , 道 家 思 想 的 核 心 範 疇 「 道 」 為 道 教 所 繼 承 改 造 , 道 家 創 始 人 老 子 被 道 教 塑 造 為 太 上 老 君 , 《 道 德 經 》 和 《 莊 子 》 既 是 道 家 典 籍 , 又 成 為 道 教 的 「 真 經 」 。 道 教 在 多 方 面 繼 承 改 造 了 道 家 的 東 西 , 繼 承 顯 示 出 與 道 家 的 聯 繫 , 改 造 則 顯 示 了 區 別 。 可 以 說 ,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價 值 取 向 根 本 上 還 是 不 同 的 。 按 照 後 世 的 劃 分 標 準 , 一 般 把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分 為 :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魏 晉 以 後 , 道 家 實 際 上 已 成 為 一 個 歷 史 名 詞 , 不 復 存 在 , 道 家 被 道 教 取 而 代 之 。 所 以 魏 晉 以 後 人 們 所 說 的 道 家 , 除 了 確 指 先 秦 和 漢 魏 晉 道 家 以 外 , 多 指 的 是 道 教 。 即 便 是 人 們 常 說 的 「 唐 代 欽 定 道 家 」 , 其 骨 幹 多 是 道 教 中 人 物 , 實 際 上 也 是 道 教 。 因 此 可 以 說 , 魏 晉 以 後 道 教 取 代 了 道 家 的 地 位 , 在 社 會 上 扮 演 角 色 , 發 揮 功 能 作 用 。 美 國 學 者 唐 納 德 ‧ 畢 肖 普 教 授 主 編 的 《 中 國 思 想 導 論 》 一 書 指 出 : 「 認 為 道 教 是 作 為 純 哲 學 的 道 家 思 想 的 普 遍 墮 落 和 腐 敗 的 產 物 的 看 法 是 毫 無 道 理 的 , 我 們 應 用 另 一 種 眼 光 來 看 這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 道 教 的 思 想 體 系 中 包 含 了 道 家 的 哲 學 思 想 所 缺 少 的 因 素 , 而 這 些 因 素 在 現 實 生 活 中 對 於 人 來 說 卻 是 至 關 重 要 的 , 例 如 , 道 家 訴 諸 心 靈 或 理 性 , 而 道 教 卻 訴 諸 於 人 的 情 感 、 情 緒 或 情 趣 。 道 教 充 分 普 遍 而 又 巧 妙 地 利 用 人 的 敬 懼 、 神 秘 和 驚 異 等 感 覺 , 而 道 家 卻 對 此 熟 視 無 睹 。 」 不 僅 看 到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差 異 , 而 且 認 為 兩 者 是 互 補 的 , 道 教 對 於 一 般 人 的 現 實 生 活 更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義 。 要 認 識 和 理 解 道 教 , 必 須 明 確 區 分 道 家 與 道 教 , 同 時 又 不 要 忘 記 二 者 間 的 密 切 聯 繫 。


參考文獻:
《文史知識》1987年5期任繼愈《道家與道教》、
李養正《道教經史論稿‧老子、老聃與道教》,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李剛《漢代道教哲學‧導論》之三,巴蜀書社1995年版

TOP

道教的數學與物理學


歷 史 上 , 道 家 和 道 教 經 典 文 獻 以 不 同 方 式 保 存 了 古 代 的 許 多 數 學 與 物 理 學 成 果 , 道 家 和 道 教 對 中 國 古 代 數 學 與 物 理 學 有 獨 特 貢 獻 。


數 學 。 道 教 很 早 就 有 數 字 崇 拜 , 對 象 數 論 特 別 熱 衷 。 道 教 的 星 占 、 太 乙 、 遁 甲 等 術 涉 及 數 學 推 算 方 法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推 進 了 數 學 的 發 展 。


1 、 珠 算 。 《 數 術 記 遺 》 首 次 記 載 了 珠 算 。 但 《 數 術 記 遺 》 的 作 者 問 題 , 一 直 存 在 爭 論 。 有 些 科 技 史 專 家 認 為 , 問 世 於 東 漢 末 年 , 其 作 者 徐 岳 大 概 是 一 位 隱 居 的 道 士 。 有 些 認 為 《 數 術 記 遺 》 是 北 周 甄 鸞 自 撰 自 注 之 作 。 但 無 論 如 何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數 術 記 遺 》 中 記 載 了 十 進 法 、 萬 進 法 、 萬 萬 進 法 等 幾 種 大 進 位 制 和 " 積 等 、 太 乙 、 兩 儀 、 三 才 、 五 行 、 八 卦 、 九 宮 、 運 算 、 了 知 、 成 數 、 把 頭 、 龜 算 、 珠 算 、 計 算 " 等 十 四 種 算 法 , 其 中 珠 算 是 首 次 被 記 載 , 意 義 很 大 。 書 中 論 及 珠 算 的 文 字 很 少 : " 珠 算 , 控 帶 四 時 , 經 緯 三 才 。 " 注 文 則 簡 略 地 敘 述 了 珠 算 的 構 造 。


2 、 天 元 術 。 據 十 三 世 紀 中 國 數 學 家 李 冶 所 說 , 天 元 術 乃 傳 自 " 洞 淵 大 師 " 。 有 科 技 史 專 家 考 證 認 為 " 洞 淵 " 即 宋 代 道 士 李 思 聰 ( 見 參 考 文 獻 ) 。 李 思 聰 著 《 洞 淵 集 》 首 先 提 出 " 立 天 無 一 " , " 用 統 一 符 號 來 表 示 未 知 數 , 讓 它 象 已 知 量 一 樣 參 與 運 算 " , 這 是 數 學 思 想 上 的 突 破 , 標 志 著 天 元 術 的 誕 生 。


3 、 二 進 制 。 有 科 技 史 專 家 據 朱 熹 《 易 學 啟 蒙 》 中 的 有 關 記 述 , 認 為 由 於 宋 代 易 學 家 邵 雍 的 " 先 天 易 " 與 周 敦 頤 的 " 太 極 圖 " 一 樣 均 傳 自 五 代 宋 初 道 士 陳 搏 , 因 而 指 出 邵 雍 乃 受 道 教 影 響 之 人 物 。 而 其 著 《 皇 極 經 世 》 中 有 許 多 與 數 學 有 關 的 內 容 。 邵 雍 將 易 學 中 的 卦 作 為 抽 象 數 學 來 使 用 , 開 創 了 以 " 先 天 易 " 為 核 心 的 數 學 學 派 。 邵 雍 的 " 伏 羲 四 圖 " 一 改 " 文 王 卦 序 " , 而 代 之 以 新 的 卦 序 , 這 種 卦 序 中 即 體 現 了 " 二 進 制 " 思 想 。


物 理 學 。 歷 史 上 道 教 徒 曾 提 出 : " 測 天 地 之 機 , 曉 造 化 之 本 " ( 道 經 《 鬼 谷 子 天 髓 靈 文 》 ) 。 道 教 徒 在 長 期 的 對 自 然 的 觀 察 、 模 擬 和 修 煉 神 仙 活 動 中 , 產 生 了 諸 多 物 理 學 思 想 和 成 就 。


1 、 光 學 。 道 教 對 光 學 現 象 有 獨 特 感 覺 和 認 識 。 《 抱 樸 子 . 遐 覽 》 中 《 明 鏡 經 》 有 所 謂 " 四 規 之 道 " , " 先 師 以 尺 二 寸 鏡 前 後 左 右 一 焉 , 名 曰 四 規 " , 道 教 認 為 這 是 分 形 之 術 。 《 抱 樸 子 內 篇 . 地 真 》 篇 曰 : " 師 言 守 一 , 兼 修 明 鏡 , 其 鏡 道 成 則 能 分 形 為 數 十 人 , 衣 服 面 貌 如 一 也 。 " 所 以 道 教 對 平 面 鏡 的 成 像 原 理 是 有 所 認 識 的 。 另 , 《 太 清 金 液 神 丹 經 》 中 有 凸 透 鏡 原 理 的 記 載 , 《 玄 真 子 外 篇 》 有 虹 的 成 因 及 人 工 造 虹 方 法 的 記 載 , 《 修 真 曆 驗 鈔 圖 》 有 關 於 折 射 與 色 散 的 觀 察 及 圖 示 記 錄 等 。 全 真 道 士 趙 友 欽 曾 經 進 行 的 大 規 模 光 學 實 驗 活 動 , 頗 為 科 技 史 家 所 重 視 。


2 、 聲 學 。 對 聲 學 現 象 , 道 教 也 有 自 己 的 認 識 成 果 。 道 教 認 為 聲 音 由 氣 的 震 蕩 而 產 生 , 是 所 謂 " 空 谷 足 音 " 。 道 家 道 教 素 重 音 律 之 學 , 相 傳 黃 帝 命 伶 倫 造 樂 , " 採 龍 鐘 之 節 , 取 其 厚 均 者 , 斷 兩 節 , 間 三 寸 七 分 , 吹 之 為 黃 鐘 之 聲 … … 黃 帝 調 陰 陽 之 氣 為 十 二 律 呂 " 。 " 調 陰 陽 為 十 二 律 呂 " 是 說 聲 音 生 於 氣 。 道 書 中 所 見 聲 學 貢 獻 頗 多 。 譬 如 《 淮 南 子 》 對 中 國 聲 律 學 有 獨 特 貢 獻 。 《 化 書 》 有 一 些 對 聲 學 現 象 的 描 述 , 頗 有 價 值 。


3 、 磁 現 象 。 史 稱 漢 武 帝 時 方 士 李 少 君 可 以 " 使 其 ( 棋 ) 自 相 觸 " ( 即 利 用 了 磁 石 的 磁 性 作 用 ) , 《 淮 南 子 》 中 也 有 " 磁 石 提 棋 " 的 記 載 。 道 教 煉 丹 術 中 較 多 地 使 用 磁 石 , 古 代 道 士 對 磁 現 象 有 相 當 深 刻 的 認 識 。 如 《 丹 方 鑑 源 》 : " 磁 石 , 四 面 協 鐵 者 。 " 道 教 還 認 識 到 磁 作 用 可 以 越 過 一 定 的 障 礙 。 如 五 代 時 , 《 真 元 妙 道 要 略 》 就 指 出 : " 磁 石 吸 鐵 , 隔 闊 潛 應 。 " 沈 括 《 夢 溪 筆 談 》 中 記 載 當 時 的 方 士 " 以 磁 石 磨 針 " 而 發 明 指 南 針 , 就 是 古 代 道 教 對 磁 現 象 逐 漸 認 識 和 利 用 之 結 晶 。


參 考 文 獻 :
李 迪 : 《 十 三 世 紀 我 國 數 學 家 李 冶 》 , 《 數 學 通 報 》 , 1 9 7 9 年 第 3 期 。
王 錦 光 、 餘 善 玲 : 《 科 學 史 論 集 》 , 中 國 科 學 技 術 大 學 出 版 社 , 1 9 8 7 。
楊 樟 能 : 《 〈 玄 真 子 〉 中 的 物 理 知 識 》 , 《 中 國 科 技 史 料 》 , 1 9 9 0 年 第 4 期 。
孔 國 平 : 《 再 論 宋 元 時 期 的 天 元 術 》 , 《 自 然 科 學 史 研 究 》 , 1 9 9 1 年 第 2 期 。
關 增 建 : 《 中 國 古 代 物 理 思 想 初 探 》 , 湖 南 教 育 出 版 社 , 1 9 9 1 年 。
祝 亞 平 : 《 道 家 文 化 與 科 學 》 , 中 國 科 學 技 術 大 學 出 版 社 , 1 9 9 5 。

TOP

道教的地學


道 教 地 學 的 產 生 與 發 展 , 與 道 教 的 修 煉 成 仙 思 想 緊 密 相 連 。 " 上 知 天 文 , 下 知 地 理 " 是 道 教 信 仰 者 從 事 諸 多 修 煉 活 動 的 基 本 要 求 。 道 教 地 學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 是 一 個 漸 進 的 歷 史 過 程 , 其 中 包 含 著 先 秦 神 仙 家 、 秦 漢 方 仙 道 及 後 來 的 道 士 們 的 上 千 年 的 實 踐 經 驗 、 研 究 心 得 及 科 學 成 果 。 從 東 漢 張 陵 創 立 道 教 二 十 四 治 , 到 魏 晉 時 《 五 岳 真 形 圖 》 的 問 世 , 都 表 明 古 代 道 教 信 仰 者 即 十 分 重 視 對 地 理 、 環 境 的 觀 察 研 究 。 道 教 地 學 的 產 生 , 主 要 基 於 創 教 布 道 的 需 要 , 為 此 人 們 很 重 視 對 地 理 環 境 的 考 察 與 利 用 , 並 充 分 利 用 各 地 不 同 的 地 理 環 境 、 生 態 條 件 及 自 然 資 源 , 建 立 道 教 的 各 種 組 織 、 機 構 、 宮 觀 , 以 利 道 教 的 傳 播 , 進 而 演 化 發 展 為 別 有 特 色 的 洞 天 福 地 說 , 並 有 益 於 對 自 然 環 境 的 保 護 。 神 仙 信 仰 是 驅 動 人 們 用 心 於 名 山 大 川 的 根 本 動 力 。 曆 代 眾 多 高 道 都 曾 隱 居 山 中 修 道 。 《 抱 樸 子 內 篇 . 明 本 》 曰 : " 為 道 者 必 入 山 林 。 " 道 士 們 入 山 修 煉 , 遠 離 塵 世 , 居 清 靜 之 地 , 感 山 中 靈 氣 , 並 得 神 真 保 護 。 山 林 中 豐 富 的 礦 物 和 植 物 , 為 道 士 養 生 和 採 煉 丹 藥 提 供 了 絕 好 的 條 件 。 千 百 年 裏 , 道 士 們 潛 修 名 山 , 深 研 地 理 , 對 名 山 的 形 成 和 保 護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 促 進 了 道 教 地 學 的 發 展 。


道 教 徒 之 蹤 跡 遍 及 神 州 , 足 涉 域 外 之 地 , 對 中 國 的 山 川 地 理 、 風 土 人 情 都 有 深 入 的 研 究 和 豐 富 的 記 載 。 《 道 藏 》 中 的 地 學 資 料 相 當 豐 富 , 有 些 極 具 價 值 。


1 、 宮 觀 及 名 山 史 志 。 歷 史 上 道 教 分 中 國 的 山 川 為 三 十 六 洞 天 、 七 十 二 福 地 。 五 代 杜 光 庭 《 名 山 岳 瀆 福 地 記 》 有 詳 細 記 載 。 宋 思 聰 《 洞 淵 集 》 、 張 君 房 《 雲 笈 七 簽 》 均 有 引 述 。 另 , 山 志 類 著 作 如 《 茅 山 志 》 、 《 岱 史 》 、 《 天 台 山 志 》 、 《 南 岳 總 勝 集 》 、 《 天 壇 王 屋 山 聖 跡 記 》 等 等 都 是 道 教 地 學 典 籍 , 極 具 歷 史 地 理 價 值 。


2 、 五 岳 真 形 圖 。 道 教 視 五 岳 為 神 山 , 關 於 五 岳 的 記 載 較 多 。 南 北 朝 時 期 《 靈 寶 經 》 經 文 中 載 有 《 五 岳 真 形 圖 》 , 是 道 教 所 繪 的 五 岳 地 形 圖 , 也 是 我 國 較 為 古 老 的 地 圖 之 一 。 另 有 《 玄 覽 人 島 山 形 圖 》 與 《 五 岳 山 形 圖 》 相 似 。


3 、 道 士 遊 記 著 作 。 著 名 者 如 《 長 春 真 人 西 遊 記 》 中 , 全 真 道 士 記 述 了 邱 處 機 應 成 吉 思 汗 之 邀 不 遠 萬 裏 前 去 會 晤 成 吉 思 汗 之 過 程 中 的 見 聞 , 該 書 對 金 元 時 期 的 中 外 科 技 及 文 化 交 流 、 西 域 地 理 風 貌 有 重 要 的 史 料 價 值 。


4 、 域 外 地 理 記 述 。 《 道 藏 》 中 有 較 多 關 於 西 域 地 理 風 物 描 述 的 史 料 , 要 如 《 十 洲 記 》 和 六 朝 時 期 的 《 上 清 外 國 放 品 青 童 內 文 》 。 這 些 道 書 對 古 代 交 通 、 文 化 交 流 與 歷 史 地 理 研 究 , 均 有 重 要 參 考 價 值 。


參 考 文 獻 :
《 道 家 文 化 與 科 學 》 , 中 國 科 學 技 術 大 學 出 版 社 , 1 9 9 5 年 。

TOP

概 念 界 定 : 道 教 醫 學 是 一 種 宗 教 醫 學 , 是 宗 教 與 科 學 互 動 的 產 物 。 它 是 道 教 徒 圍 繞 其 宗 教 信 仰 , 教 義 和 目 的 , 為 了 解 決 生 與 死 這 類 宗 教 基 本 問 題 , 在 與 傳 統 醫 學 相 互 交 融 過 程 中 逐 步 發 展 起 來 的 一 種 特 殊 醫 學 體 系 , 也 是 一 門 帶 有 鮮 明 道 教 色 彩 的 中 華 傳 統 醫 學 流 派 。


主 要 思 想 : 道 教 以 重 人 貴 生 , 我 命 在 我 不 在 天 為 其 宗 旨 。 因 此 道 教 醫 學 以 長 生 成 仙 為 其 最 終 目 標 , 同 時 兼 顧 防 病 治 病 , 健 身 延 年 。 其 理 論 基 礎 包 括 天 人 合 一 , 天 人 相 通 , 天 人 相 應 的 思 想 。 認 為 人 體 系 統 與 自 然 宇 宙 系 統 是 一 個 統 一 整 體 , 在 構 成 系 統 上 是 相 似 的 。 對 人 體 性 命 的 修 煉 養 護 應 根 據 宇 宙 運 行 的 規 律 來 進 行 。 並 認 為 元 氣 是 萬 物 之 本 始 , 性 命 之 根 源 , 治 病 在 於 扶 持 正 氣 , 排 除 病 氣 , 使 人 生 理 機 能 趨 於 協 調 與 平 衡 。 在 形 神 統 一 觀 指 導 下 , 形 神 雙 修 , 性 命 雙 修 , 「 神 將 守 形 , 形 乃 長 生 」 。


內 容 與 形 式 : 道 教 醫 學 的 中 心 部 分 , 如 本 草 、 針 灸 、 湯 液 等 與 現 代 中 醫 學 大 致 相 同 。 而 其 導 引 , 調 息 , 內 丹 , 辟 穀 , 內 視 , 房 中 等 是 道 教 醫 學 中 最 具 特 色 的 部 分 。 而 道 教 醫 學 中 的 符 , 占 卜 , 咒 語 , 法 水 , 齋 醮 , 祭 祀 , 祈 禱 等 與 道 教 的 神 秘 文 化 分 不 開 , 具 有 心 理 療 法 的 功 能 。


參 考 文 獻
蓋 建 民 : 《 道 教 醫 學 導 論 》
王 慶 餘 等 《 道 醫 窺 秘 》

TOP

道教的天學

宇 宙 論 :道 教 為 古 代 天 學 的 發 展 作 出 了 巨 大 貢 獻 , 加 深 了 人 類 對 外 部 世 界 的 認 識 和 把 握 。 道 教 認 為 宇 宙 創 生 於 虛 無 , 如 << 太 上 老 君 開 天 經> > 說 , 宇 宙 演 化 過 程 是 由 「 洪 元 」 , 「 混 元 」 , 「 太 初 」 , 「 太 始 」 , 「 太 素 」 , 「 混 沌 」 , 「 九 宮 」 , 「 元 皇 」 等 多 個 階 段 構 成 的 ( 見 << 道 藏> > 第 3 4 冊 第 6 1 8 頁 ) , 雖 然 這 種 論 述 尚 處 於 宗 教 思 想 體 系 之 內 , 但 是 它 畢 竟 開 啟 著 人 類 對 于 宇 宙 的 認 識 , 孕 育 著 宇 宙 科 學 的 萌 芽 。 道 士 們 逐 漸 認 識 到 , 宇 宙 經 歷 了 一 個 由 小 到 大 的 演 化 過 程 。 葛 洪 吸 收 三 國 徐 整 << 三 五 歷 記> > 中 的 「 盤 古 開 天 闢 地 」 說 , 認 為 「 天 地 日 月 未 具 , 狀 如 雞 子 , 混 沌 玄 黃 」 , 及 盤 古 真 人 游 於 其 中 , 開 闢 二 儀 , 天 地 始 生 ( 見 << 元 始 上 真 眾 仙 記> > , << 道 藏> > 第 3 冊 第 2 3 頁 ) 。 其 後 道 教 的 宇 宙 學 說 更 有 不 斷 的 發 展 。 道 教 以 渾 天 說 解 釋 宇 宙 結 構 , 認 為 天 是 球 形 的 蛋 殼 , 包 裹 著 大 地 , 大 地 呈 板 狀 浮 於 天 球 之 中 , 日 月 星 辰 附 於 天 球 之 上 , 「 綱 維 之 氣 」 的 浮 力 使 天 地 不 至 于 下 落 。 著 名 全 真 道 士 郝 大 通 精 通 歷 算 , 趙 友 欽 則 進 行 了 大 規 模 的 天 文 物 理 學 研 究 , 他 進 行 了 日 食 和 月 食 的 研 究 和 光 學 實 驗 , 他 的 << 革 象 新 書> > 記 載 的 他 的 某 些 實 驗 和 發 現 , 在 世 界 天 文 學 史 上 居 遙 遙 領 先 的 地 位 。


星 象 說 :道 教 認 為 天 上 的 星 宿 是 神 靈 的 象 徵 , 更 因 其 天 人 感 應 論 信 仰 , 因 而 古 代 道 士 們 投 入 大 量 精 力 進 行 觀 星 和 繪 製 星 圖 的 活 動 。 表 示 節 氣 和 方 位 的 天 上 二 十 八 宿 , 從 道 教 產 生 的 時 候 即 已 受 到 人 們 的 重 視 。 道 教 認 為 朝 禮 北 斗 可 以 消 災 祛 病 , 延 年 長 生 , 因 而 << 道 藏> > 中 有 大 量 關 於 向 北 斗 星 宿 祈 求 或 涉 及 北 斗 星 宿 的 道 教 經 文 , << 道 藏> > 更 有 眾 多 經 書 繪 有 北 斗 星 圖 。 中 國 古 代 天 學 星 象 學 家 中 有 不 少 是 道 士 或 受 道 教 影 響 的 人 物 , 如 唐 代 天 學 家 李 淳 風 , 袁 天 綱 等 。


曆 法 :道 教 認 為 天 上 的 星 宿 是 神 靈 的 象 徵 , 更 因 其 天 人 感 應 論 信 仰 , 因 而 古 代 道 士 們 投 入 大 量 精 力 進 行 觀 星 和 繪 製 星 圖 的 活 動 。 表 示 節 氣 和 方 位 的 天 上 二 十 八 宿 , 從 道 教 產 生 的 時 候 即 已 受 到 人 們 的 重 視 。 道 教 認 為 朝 禮 北 斗 可 以 消 災 祛 病 , 延 年 長 生 , 因 而 << 道 藏> > 中 有 大 量 關 於 向 北 斗 星 宿 祈 求 或 涉 及 北 斗 星 宿 的 道 教 經 文 , << 道 藏> > 更 有 眾 多 經 書 繪 有 北 斗 星 圖 。 中 國 古 代 天 學 星 象 學 家 中 有 不 少 是 道 士 或 受 道 教 影 響 的 人 物 , 如 唐 代 天 學 家 李 淳 風 , 袁 天 綱 等 。


計 時 儀 器 :道 教 修 煉 方 法 的 特 點 , 決 定 了 道 士 修 煉 內 丹 或 外 丹 時 都 需 要 精 確 的 計 時 , 它 促 使 許 多 道 士 鑽 研 計 時 技 術 , 從 而 使 道 教 在 計 時 技 術 方 面 作 出 了 許 多 寶 貴 的 貢 獻 。 漢 哀 帝 時 曾 短 暫 接 受 的 早 期 道 教 信 仰 者 的 重 大 建 議 之 一 就 是 把 計 時 用 的 儀 器 「 漏 刻 」 上 使 用 的 劍 刻 標 準 從 過 去 的 百 刻 制 改 為 百 二 十 刻 制 ( 見 << 漢 書 ˙ 李 尋 傳> > ) 。 北 魏 道 士 李 蘭 發 明 了 「 秤 漏 」 , 隋 代 以 後 經 過 改 進 一 直 被 官 方 採 用 到 北 宋 。 南 朝 著 名 道 士 陶 弘 景 曾 經 設 計 一 種 「 自 然 漏 刻 」 , 其 思 路 是 「 欲 因 流 水 作 自 然 漏 刻 , 使 十 二 時 輪 轉 循 環 , 不 須 守 視 。 」 ( << 道 藏> > 第 2 2 冊 第 7 3 5 頁 ) 全 真 道 士 更 發 明 了 一 些 「 妙 用 玄 微 至 簡 」 的 便 攜 式 漏 刻 設 備 ( 見 << 道 藏> > 第 3 2 冊 第 1 3 7 頁 ) 。


參 考 文 獻 :
《 道 藏 》 、
祝 亞 平 : 《  道 家 文 化 與 科 學 》 , 中 國 科 學 技 術 大 學 出 版 社 , 1 9 9 4 年 。
華 同 旭 : 《  中 國 漏 刻  》 , 安 徽 科 技 出 版 社 , 1 9 9 1 年 。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 科 學 出 版 社 , 1 9 8 1 年 。

TOP

二十八星宿


角宿

有星二,屬室女座 (α,ζ),角宿一(Spica, αVir)即此座α,一等星,色白。史記天官書:『左角李,右角將。』星經:『角二星為天門。』又雲:『左角為天田,右角為天門,中間名天關。』觀象玩 占:『角二星為天關,蒼龍角也,一曰維首、天陳、天相、天田,金星也。』                                                                                                        亢宿

有星四,皆室女座中三等星(κ,ι,φ,λ),禮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氐宿

有星四,均屬天秤座(α,η,γ,βZubenescham),氐宿一(Zubenelgenubi, αLib)即天秤座α,禮月令:『 季冬之月,旦,氐中。』爾雅釋天:『天根氐也』注:『角亢下系於氐,若木之有根』星經:『氐四星為天宿宮,一名天根,二名天府,木星。』

房宿

有星四,即天蠍座之π﹐ρ﹐δ﹐β(Graffias, βSco),房宿三西名為Dschubba,晉書天文志:『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

心宿

有星三,即天蠍座σ﹐α﹐τ。又名三星,詩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朱傳:『三星,心也,在天昏始見於東方,建辰之月也。』劉瑾曰:『心宿之象,三星鼎立, 故因謂之三星,然凡三星者,非止心之一宿,而知此詩為指心宿者,蓋春秋之初,辰月末,日在畢,昏時,日淪地之酉位,而心宿始見於地之東方,此詩,男女既過 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適見心宿也。』心宿二亦名天王或大火,西名Antares,一等星色赤,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禮月令:『季夏之月, 昏,火中』左傳襄公九年『心為大火』星經:『心三星,中天王,前為太子,後為庶子,火星也,一名大火,二名大辰,三名鶉火。』心宿又名商星,左傳昭西元年 『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注:『辰,大火也。』                                                                       

尾宿

有星九,均屬天蠍座,禮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左傳僖公五年:『龍尾伏辰』注:『龍尾,尾星也。』觀象玩占:『尾九星蒼龍尾也,一曰析木。』

箕宿

有星四,均屬人馬座,亦名南箕,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疏:『二十八宿連四方為名者,惟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並在南方之時,箕在南而鬥在北,故言南箕北斗。』史記天官書:『箕為敖客,曰口舌。』

★北方玄武七宿

北方七宿為鬥、牛、女、虛、危、室、壁,共六十五個星座,八百餘顆星,它們組成了蛇與龜的形象,故稱為玄武七宿鬥宿為北方玄武元龜之首,由六顆星組成,狀 亦如鬥,一般稱其為南斗,它與北斗一起掌管著生死大權,又稱為天廟。牛宿六星,狀如牛角。女宿四星,形狀亦象箕。虛宿主星即堯典四星之一的虛星,又名天 節,頗有不祥之意,遠古虛星主秋,含有肅殺之象,萬物枯落,實可悲泣也。危宿內有墳墓星座、虛粱、蓋屋星座,亦不祥,反*了古人在深秋臨冬之季節的內心不 安。室宿又名玄宮、清廟、玄冥(水神),它的出現告訴人們要加固屋室,以過嚴冬。壁宿與室宿相類,可能含有加固院牆之意。北方玄武星宿地位甚高,北京舊有 真武廟(復興門外),即供奉玄武大帝。  

鬥宿

有星六,均屬人馬座,亦稱北斗,又名南斗。詩小雅大東:『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晉書天文志:『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一曰天機。』考古質疑:『四方 列宿,隨時迭運,故以春言之,井、鬼、柳星,見於南方,則鬥、牛、女、虛,為北方之宿爾,以其正當北斗之衡,故彼既曰北斗,則此曰南斗,所以別也。』

牛宿

有星六,均屬摩羯座,禮月令:『季春之月,旦,牽牛中,又仲秋之月,昏,牽牛中。』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按古時多謂牛宿為牽牛,今則均以河鼓為牽牛。

女宿

有星四,三屬寶瓶座,禮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史記天官書:『婺女』索隱:『爾雅雲:『須女謂之務女。』或作婺字。』博雅:『嬃女謂之婺女。』

虛宿

有星二,虛宿一即寶瓶座β,系美麗雙星,虛宿二即小馬座α。禮月令:『季秋之月,昏,虛中。』爾雅釋天:『玄枵虛也,顓頊之虛,虛也,北陸虛也。                                                                           

危宿

有星三,第一星即寶瓶座α,幾在天球赤道,第二星與第三星即飛馬座θ﹐ε。禮月令:『仲夏之月,旦,危中;』又:『孟冬之月,昏,危中。』史記天官書: 『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晉書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                                                                                                      

室宿

星二,即飛馬座α﹐β。禮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詩墉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朱傳:『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廣雅:『營室謂之豕韋。』觀象玩占:『室二星曰營室,一曰定星。』

壁宿

有星二,即飛馬座γ,另外即仙女座α,屬二等星,禮月令:『仲冬之月,昏,東壁中。』觀象玩占:『壁二星曰東壁,圖書之府。』

★西方白虎七宿

西方七宿為奎、婁、胃、昴、畢、觜、參,計有五十四個星座,七百餘顆星,它們組成了白虎圖案。奎宿由十六顆不太亮的星組成,狀如鞋底,它算是白虎之神的尾 巴。婁宿三星,附近有左更、右更、天倉、天大將軍等星座。胃宿三星緊靠在一起,附近有天廩、天船、積屍、積水等星座,看來胃口太小難以消化如此多的食物, 有點消化不良。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團,有關它的神話傳說特別多,昴宿內有捲舌、天讒之星,似乎是禍從口出的意思。畢宿八星,狀如叉爪,古代將網小而柄長者稱 為畢,畢星又號稱雨師(箕星為雨伯),又名屏翳、號屏、玄冥(與室宿相同);我國以畢宿為雨星。觜宿三星幾乎完全靠在一起,實在是櫻桃小口一點點。參宿七 星,中間三星排成一排,兩側各有兩顆星,七顆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它與大火星正好相對,我們今天稱意見不同為意見參商,以及兄弟不和為參商不相 見,皆源於此。

奎宿

有星十六,九屬仙女座,七屬雙魚座.禮月令:『季夏之月,旦,奎中。』孝經援神契:『奎主文章』注:『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史記天官書:『奎曰封 豕,為溝瀆。』正義:『奎,天之府庫,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西南大星,所謂天豕目。』                                                                                                        

婁宿

有星三,即白羊座β﹐γ﹐α。禮月令 :『季冬之月,昏,婁中。』史記天官書:『婁為聚眾。』晉書天文志:『婁三星為天獄,主苑牧、犧牲、供給、郊祀,亦為興兵聚眾。』

胃宿

有星三,屬白羊座,史記天官書:『胃有天倉』觀象玩占:『胃三星曰大樑。』

昴宿

有星七,六屬金牛座,七姊妹星團即此宿也,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爾雅釋天:『大樑昴也,西陸昴也。』史記天官書:『昴曰髦頭,胡星也,為白衣會。』光度最強者為昴宿六。                  

畢宿

有星八,七屬金牛座,畢宿五即金牛座α,距地七十光年,一月十日下午九時中天,中天高度七十度,詩小雅大東:『有捄天畢,載施之行。』朱傳:『天畢,畢星 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秋之月,旦,畢中。』爾雅釋天:『濁謂之畢』注:『掩兔之畢,或呼為濁,因星形以名。』晉書天文志:『畢八星主邊兵,主 弋獵,其大星曰天高,一曰邊將。』                                                                              

觜宿

有星三,屬金牛座,禮月令:『仲秋之月,旦,觜觿中。』史記天官書:『參為白虎,小三星隅置曰觜觿,為虎首,主葆旅事。』           

參宿

有星七,均屬獵戶座,參宿七即β,西名為Rigel,一等星,色白;參宿四即α,西名Betelgeuse,一等星,色赤;參宿五即γ,西名為 Bellatrix,二等星。禮月令:『孟春之月,昏,參中。』尚書旋璣鈐:『參為大辰,主斬刈。』史記天官書:『參為白虎』廣雅:『紫宮參伐謂之大辰, 參謂之實沈。』按實沈為高辛氏之次子,與其兄閼伯不相能融,被遷于大夏,主參。觀象玩占:『參七星伐三星曰參伐。』

★南方朱雀七宿

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計有四十二個星座,五百多顆星,它的形象是一隻展翅飛翔的朱雀。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稱為雙子,附近有北河、南河 (即小犬星座)、積水、水府等星座。鬼宿四星,據說一管積聚馬匹、一管積聚兵士、一管積聚布帛、一管積聚金玉,附近還有天狗、天社、外廚等星座。柳宿八 星,狀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頸,附近是軒轅十七星。張宿六星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廟十四星。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 軫宿四星又名天車,四星居中,旁有左轄、右轄兩星,“車之象也”。

井宿

有星八屬雙子座,史記天官書:『南宮 朱鳥權衡,東井為水事。』博雅:『東井謂之鶉首。』晉書天文志:『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

鬼宿

有星四,屬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團,晦夜可見,稱曰積屍氣,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博雅:『輿鬼謂之天廟。』晉書天文志:『輿鬼五星,天目 也。』觀象玩占 :『鬼四星曰輿鬼,為朱雀頭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謂之積屍,一曰天屍,如雲非雲,如星非星,見氣而已。』                                                                                          

柳宿

有星八,均屬長蛇座,禮月令:『季秋 之月,旦,柳中。』爾雅釋天:『咮謂之柳,柳鶉火也。』漢書天文志:『柳為烏啄,主草木。』晉書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廚宰也。』

星宿

有星七,六屬長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為Alphard,孑然獨照,光度列為二等,禮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 中。』史記天官書:『七星主急事。』觀象玩占:『周禮鳥旗七旒,以象鶉火。』謂七星也。                                                           

張宿

有星六,均屬長蛇座。史記天官書:『 張素為廚,主觴客。』漢書天文志:『張嗉為廚,主觴客』廣雅:『張謂之鶉尾。』觀象玩占:『張六星為天府,一曰禦府,一曰天昌,實為朱鳥之嗉,火星也。』   

翼宿

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屬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屬長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為二十八宿中星數最多者,禮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晉書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俳倡戲樂。』

軫宿

有星四,即烏鴉座γ、ε、δ、β。δ為美麗雙星,其色一黃一紫。禮月令:『仲冬之月,旦,軫中。』史記天官書:『軫為車,主風。』

TOP

在 道 支 配 和 推 動 下 的 宇 宙 是 一 個 發 展 演 化 著 的 無 限 的 過 程 。 依 照 道 門 的 觀 點 , 我 們 所 處 的 現 在 的 世 界 不 是 從 來 就 有 的 , 也 不 會 永 久 地 存 在 下 去 。 天 地 有 生 成 , 宇 宙 在 演 化 。 宇 宙 的 結 構 又 是 多 層 次 的 , 不 是 平 展 在 同 一 平 面 上 。

TOP

開天闢地

道教宇宙演化論的形成


道 教 宇 宙 演 化 論 與 基 督 教 的 上 帝 創 世 說 大 異 其 趣 :
天 地 是 不 是 從 來 就 是 如 此 , 這 是 個 饒 有 興 趣 的 問 題 , 也 是 一 個 困 擾 著 人 們 的 難 題 。 幾 千 年 來 , 不 知 有 多 少 人 為 之 苦 思 冥 想 , 提 出 過 多 少 自 以 為 最 佳 的 構 思 , 有 的 甚 至 形 成 極 其 精 彩 的 理 論 模 型 。 然 而 迄 今 為 止 還 是 沒 有 形 成 一 致 的 意 見 。 總 的 來 說 , 現 代 人 傾 向 於 宇 宙 是 有 開 端 的 , 這 一 開 端 , 是 宇 宙 本 身 演 化 的 一 個 階 段 , 從 整 個 世 界 來 說 , 它 不 是 起 點 , 也 不 是 終 點 。 道 教 的 宇 宙 論 , 早 在 將 近 兩 千 年 前 , 就 得 出 了 類 似 的 結 論 。 這 一 結 論 或 者 說 對 於 宇 宙 演 化 的 構 想 , 與 西 方 基 督 教 的 上 帝 創 世 說 大 異 其 趣 。 因 為 , 道 教 認 為 宇 宙 演 化 有 自 身 的 規 律 , 宇 宙 並 非 神 創 , 而 是 在 大 道 支 配 下 自 然 演 化 的 結 果 , 最 高 的 尊 神 元 始 天 尊 在 演 化 的 過 程 中 , 所 起 的 , 只 是 應 其 時 , 因 其 變 , 加 以 推 動 促 進 罷 了 。 而 基 督 教 則 認 為 , 上 帝 在 絕 對 的 虛 無 之 中 創 造 了 世 界 。


對 宇 宙 起 源 探 索 的 開 始 :
老 子 對 於 宇 宙 的 來 歷 已 經 作 過 思 考 。 他 早 就 認 為 , 天 地 不 是 從 來 就 有 的 。 天 地 沒 有 形 成 之 前 , 先 有 道 。 道 派 生 天 地 的 過 程 , 被 概 括 成 這 樣 一 個 公 式 : 道 形 成 原 始 的 統 一 體 , 統 一 體 分 化 成 兩 個 對 立 的 力 量 , 這 二 者 相 互 滲 透 , 它 們 的 相 互 滲 透 生 成 了 萬 物 。 (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萬 物 。 ) 老 子 說 的 兩 者 , 即 「 二 」 , 常 被 理 解 成 天 與 地 。 稍 後 , 道 家 的 理 論 家 具 體 地 思 考 了 天 地 來 源 , 形 成 了 系 統 的 學 說 。 《 道 原 》 一 書 中 , 已 經 討 論 了 這 一 過 程 。 它 指 出 , 在 天 地 沒 有 形 成 以 前 , 只 有 無 限 的 空 間 , 其 中 一 片 黑 暗 , 什 麼 也 沒 有 生 成 。 只 有 精 氣 充 滿 , 神 氣 一 往 一 復 。 這 精 、 神 之 氣 , 也 就 是 道 , 是 道 的 不 同 功 能 , 不 同 名 稱 。 以 後 , 由 它 形 成 了 天 地 和 萬 物 。


對 宇 宙 起 源 問 題 的 全 面 探 討 是 從 魏 晉 時 代 開 始 展 開 的 :
晉 代 的 葛 洪 , 是 著 名 高 道 , 又 是 重 要 的 在 當 時 被 看 做 權 威 的 天 文 學 家 , 他 曾 對 道 教 的 宇 宙 理 論 作 出 了 重 要 貢 獻 。 他 在 其 < 抱 朴 子 內 篇 > 中 討 論 了 「 玄 」 , 亦 即 道 對 天 地 形 成 的 本 源 性 作 用 。 晚 年 , 他 隱 居 於 羅 浮 山 , 寫 出 了 重 要 著 作 《 枕 中 書 》 , 專 門 討 論 道 教 的 「 極 妙 之 根 宗 」 , 指 出 天 地 未 闢 以 前 , 混 沌 若 雞 蛋 , 中 有 盤 古 真 人 , 自 號 元 始 天 王 , 隨 著 最 初 的 宇 宙 蛋 長 大 , 也 隨 著 長 大 , 及 天 地 開 闢 輕 清 者 上 為 天 , 重 濁 者 下 為 地 , 元 始 天 王 居 於 天 中 心 玉 京 山 。 以 後 又 演 化 出 其 他 的 神 和 人 、 動 物 。 他 的 學 說 被 進 一 步 發 展 , 形 成 有 系 統 的 宇 宙 演 化 理 論 。 差 不 多 同 時 的 上 清 派 也 對 天 地 起 源 、 結 構 等 問 題 作 了 討 論 。 東 晉 末 年 , 葛 洪 的 從 孫 葛 巢 甫 造 出 大 量 的 經 典 , 其 中 的 《 靈 寶 無 量 上 品 度 人 妙 經 》 等 經 書 , 全 面 闡 述 了 天 地 開 闢 的 歷 程 。 在 此 先 後 , 還 出 現 了 《 太 上 老 君 開 天 經 》 等 著 作 , 探 索 天 地 開 闢 等 問 題 。

TOP

無極

無 極 即 道 , 是 比 太 極 更 加 原 始 更 加 終 極 的 狀 態 ︰ 無 極 , 本 來 是 老 子 用 以 指 稱 道 的 終 極 性 的 概 念 。 《 老 子 》 第 二 十 八 章 ︰ 「 知 其 白 , 守 其 黑 , 為 天 下 式 。 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復 歸 於 無 極 。 」 這 是 第 一 次 出 現 無 極 的 概 念 。 全 段 意 思 是 說 ︰ 雖 知 道 潔 白 , 卻 安 守 於 昏 黑 , 便 能 做 天 下 的 模 式 。 能 做 天 下 的 模 式 , 永 恆 的 德 性 不 相 差 失 , 性 回 復 到 不 可 窮 盡 的 真 道 。 所 以 無 極 的 原 義 就 是 道 , 指 道 是 不 可 窮 盡 的 。 以 後 道 門 人 士 , 都 是 在 這 一 意 義 上 使 用 無 極 的 概 念 , 但 在 不 同 場 合 引 伸 的 側 重 點 稍 有 不 同 。 莊 子 在 《 逍 遙 遊 》 中 說 「 無 極 之 外 , 復 無 極 也 。 」 意 思 是 世 界 無 邊 無 際 , 無 窮 之 外 , 還 是 無 窮 。 無 極 便 是 無 窮 。 漢 代 的 河 上 公 《 老 子 章 句 》 認 為 復 歸 無 極 就 是 長 生 久 視 。 依 道 門 觀 念 , 與 道 相 合 , 才 能 長 生 久 視 , 因 此 將 無 極 解 釋 成 道 , 或 者 解 釋 成 長 生 久 視 , 是 一 致 的 。 道 是 無 限 的 。 天 地 開 闢 之 前 , 它 已 經 存 在 了 無 限 的 時 間 , 而 且 會 永 恆 地 存 在 下 去 , 空 間 上 它 也 是 無 限 的 , 不 局 限 於 任 何 一 個 具 體 的 區 域 。 因 此 用 無 極 的 範 疇 稱 道 。 在 宇 宙 演 化 的 角 度 使 用 無 極 一 詞 , 常 與 太 極 對 舉 , 指 比 天 地 未 闢 、 但 卻 是 天 地 直 接 起 始 的 混 沌 更 加 古 老 、 更 加 終 極 的 階 段 , 這 一 階 段 , 就 是 道 。 因 此 , 無 極 是 太 極 的 根 源 。 修 道 者 都 追 求 與 道 合 一 , 道 門 術 語 稱 與 道 合 真 , 在 具 體 機 制 上 便 是 返 回 到 元 初 的 終 極 的 狀 態 , 這 就 叫 做 復 歸 無 極 。


從 無 極 到 天 地 開 闢 之 間 , 又 可 以 詳 細 劃 分 為 五 個 階 段 , 稱 為 " 五 太 " ︰ 五 太 , 指 太 易 、 太 初 、 太 始 、 太 素 和 太 極 。 它 們 是 從 道 演 化 出 天 地 之 前 的 五 個 階 段 , 也 可 以 說 是 前 後 相 繼 的 五 種 狀 態 。 太 易 , 是 連 氣 都 尚 未 出 現 的 狀 態 。 ( 《 易 緯 乾 鑿 度 》 和 《 列 子 》 都 說 ︰ 太 易 , 未 見 氣 也 。 ) 宋 代 的 道 法 理 論 中 , 很 重 視 這 一 階 段 。 《 道 法 會 元 》 卷 六 十 七 張 善 淵 《 萬 法 通 論 》 說 ︰ 太 易 , 是 指 陰 陽 的 分 化 尚 未 出 現 , 廣 大 無 垠 的 原 始 虛 空 ( 太 虛 ) , 當 這 一 階 段 , 沒 有 光 明 沒 有 形 象 , 沒 有 形 狀 , 也 沒 有 名 稱 。 寂 靜 呵 無 形 呵 , 這 就 叫 做 太 易 。 太 易 , 是 神 的 起 始 , 但 氣 尚 未 出 現 。 ( 太 易 者 , 陰 陽 未 變 , 恢 漠 太 虛 , 無 光 無 象 , 無 形 無 名 。 寂 兮 寥 兮 , 是 曰 太 易 。 太 易 , 神 之 始 而 未 見 氣 也 。 ) 在 太 易 之 後 的 階 段 是 太 初 。 《 列 子 》 說 ︰ 太 初 , 是 氣 剛 剛 出 現 的 階 段 。 ( 太 初 者 , 始 見 氣 也 。 ) 張 善 淵 則 認 為 ︰ 太 初 , 是 陰 陽 變 化 出 現 了 氣 , 但 尚 未 有 形 象 。 太 初 , 就 是 氣 的 開 始 而 未 出 現 形 的 階 段 。 ( 太 初 , 都 有 名 無 實 , 雖 變 有 氣 , 而 未 有 形 , 是 曰 太 初 。 太 初 , 氣 之 始 而 未 見 形 者 也 。 ) 太 初 之 後 是 太 始 。 太 始 , 指 形 的 開 始 。 不 過 這 兒 說 的 形 , 並 非 感 官 可 見 的 形 狀 , 而 只 是 在 開 天 闢 地 之 先 的 狀 態 。 《 易 緯 乾 鑿 度 》 將 之 定 義 為 ︰ 太 始 , 形 之 始 。 張 善 淵 則 說 ︰ 太 始 , 是 指 陰 陽 交 合 , 混 合 為 一 , 自 有 了 一 , 便 產 生 形 。 雖 然 有 了 形 , 卻 尚 未 有 質 。 太 始 , 就 是 形 的 初 始 而 尚 未 有 質 的 階 段 。 ( 太 始 者 , 陰 陽 交 合 , 混 而 為 一 , 自 一 而 生 形 , 雖 有 形 而 未 有 質 , 是 曰 太 始 。 太 始 , 形 之 始 而 未 有 質 者 也 。 ) 太 始 之 後 是 太 素 。 《 列 子 》 將 太 素 定 義 為 質 之 始 。 張 善 淵 認 為 , 太 素 , 是 太 始 變 化 成 形 , 有 形 然 後 有 質 , 卻 尚 未 成 體 。 太 素 , 就 是 質 的 起 始 而 尚 未 成 體 的 階 段 。 ( 太 素 者 , 太 始 變 而 成 形 , 形 而 有 質 , 而 未 成 體 , 是 曰 太 素 。 太 素 , 質 之 始 而 未 成 體 者 也 。 ) 太 易 、 太 初 、 太 始 和 太 素 四 個 階 段 之 後 , 氣 、 形 、 質 都 已 經 具 備 , 但 卻 尚 未 相 分 離 , 形 成 一 種 混 沌 狀 態 , 《 列 子 》 稱 為 「 混 淪 」 , 其 它 道 書 便 稱 為 太 極 。 張 善 淵 認 為 , 混 淪 是 道 之 體 , 由 它 的 動 、 靜 形 成 陰 陽 的 變 化 交 合 , 產 生 五 行 , 和 萬 物 的 化 生 。 這 種 混 淪 , 便 是 太 極 。 天 地 的 開 闢 , 便 是 從 太 極 開 始 的 。 ( 太 極 者 , 太 素 備 而 陽 變 陰 合 , 五 行 具 焉 , 萬 物 生 焉 。 是 故 太 極 肇 判 , 輕 清 為 天 , 重 濁 為 地 , 大 道 彰 矣 。 ) 五 太 的 概 念 , 是 對 道 演 化 出 天 地 以 前 的 狀 態 的 深 入 探 索 和 精 到 概 括 。 在 道 教 的 哲 學 和 法 術 理 論 中 都 佔 有 重 要 地 位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