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讀書、讀書、讀書,讀書讀得有怨言的請進

讀書、讀書、讀書,讀書讀得有怨言的請進

本人是會考生,讀著讀著,就有些話想說,便上來論一論我現在讀的8科 : 中、英、數、econ、
geog、中世史、文學。

TOP

先說中文吧。老實說,中文這科是怨言比較少的一科,大概是因為本人喜歡讀中文的關係。現今的中文科,也蠻合我心意的。因為這科沒什麼東西要記,做閱讀理解時,我都是一看到題目,便反射性地「吹水」,若是幸運的便會中point。

到了作文,我的怨氣立刻上升。那個題目可以有點新意嗎? 什麼獎罰問題、生命永不言敗.......好,好,我承認只要想深一層,這些題目都是很有意義的,可對得多,也會生厭呢,而我強烈要求作文應該考自由題。

又另一方面,作文的評分標準過於主觀了。若考官不同意你的論點,或是「鐵石心腸」地不被你的抒情文感動,那就恭喜你,你不及格了。若你問我 : 我們可以怎樣做? 我會聳肩,答 : 沒辦法,就這樣了啊。

然後是說話。小組討論的立意不錯,我且不評論。但朗讀的問題可大。有句話叫「約定俗成」,有些字音隨著時間的流逝,發音也漸漸不同。想像一下,若叫我和一個100年前的人談話,我也許不明他在說什麼。又例如「會計」的會應讀作「繪」,但現今又有誰懂? 既然如此,正音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一小撮人知道字的正音,但大部分人不知,則正音被錯音所取代,當錯音普及至一定層面,人也就接受這錯音,再過幾十年,錯音就變成正音,正音反成錯音。那考朗讀來幹什麼?

TOP

再說英文。

我最有意見的還是listening。假如大家有多看外國節目,就會發現外國人的口音,與listening錄音中的,是有頗大分別,他們的語速較快,而且有一些地方口音,不如listening中的機械式。試問,我們平日說話時會不會不斷聽不到別人的話,叫別人不斷重複? 如果現實果真有人是這樣構通,也挺有趣的。

說數學。

這科可以說是最不實用的一科。概率,對於賭博還有些用。但在我們到超市買東西時,看到堆得幾層高的飲品雜貨,我們會不會計算一下它是等差數列或是等比數列? 打球時看到籃球,會去計一下它的體積嗎? 吃pizza時,會去計一下切開pizza的角度和每分pizza的扇形面積嗎?

TOP

說econ。

你會說 : 現今金融業日益重要,這科夠實用了吧。好,我就跟你講「實用」。計比較優勢,要在世上只有兩個國家、兩種貨品、國際貿易間無額外費用的前提下才可成立 ; 計銀行系統的最高可創造存款,要假設所有人會把自己的資金全部儲入銀行才成立 ; 在平日,我們用完一筆前後,會去想這筆錢令M1、M2及M3有何變動嗎? 如果這樣你也說Econ夠「實際」,好,我無意見。

說中世史。

中史是我最愛的科,因為考法夠自由,第四問很好玩。但我問你,世上的事有無絕對? 無什麼事是非黑即白的,但中史偏偏只有同意與不同意,否則就是立場不定。這樣說來,世史的某程度上同意就比較合理了。

歷史總是會重演,因為我們是人。人總是自私愚昧的,愈是接近權力核心、愈有智慧,就愈會自我毀滅。

周代行封建,不行,遂有春秋亂世 ; 漢初再行,又不行,遂有七國之亂 ; 到了朱元璋這白痴仔,竟再行封建,自然不行,遂有靖難之變。

每朝都有土地兼併,每朝都有暴君,夏桀、商紂、周幽、始皇 ; 還有中國人最通曉的窩裡反:春秋戰國、州牧割據、魏晉南北、藩鎮割據、軍閥混戰。

所以很多人說「歷史很悶」,當然悶,因為來來去去都是同一堆東西,每一朝的人都犯上一朝的錯誤,又有何人知道悔改?我們大義凜然地說 :「從歷史中學習」,對,人一直在學習歷史 - 學習前人所犯的錯,什或有優秀者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實為難能可貴。

TOP

說地理。

這科是我讀得最差的一科,用處倒不是沒的,氣候、饑荒、全球暖化,都是跟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只是不知其評分標準罷了 - 那些所謂的point、重點。至於地圖,也不是沒有用的,若你有天忽然想知道獅子山有沒有緩波和垂直懸崖,或是想知道自己家與太平山山頂的平均坡度,那倒是有用的。

最後說文學。

這一科考的就是你對文章的感受性和感情是否夠豐富。事實上,文學在我們的生活上,實在有「莫大」益處 : 看到現今通貨膨脹、金融海嘯,而政府仍不解民困,你可以吟詠一首「碩鼠」 ; 參加比賽,但拿不到獎項,可以吟詠「月下獨酌」,嘆自己懷才不遇,也可唱「定風波」、「鳥鳴澗」、「移居」,一番視名利如浮雲的氣派。

借古諷今,不亦有趣乎?



想深一層,我們明明知道這一堆知識大多「實用之極」,何以還要逼自己死記,把無什麼實際用處的東西一字不漏地背下來,至日後出來社會,這些曾經被如此重視的知識隨著工作,被一一拋諸腦後,對於掙錢亦無幫助。那我們現在花如此多的時間去記這些東西,意義在何?

好了,罵歸罵,我們罵過以後,還得讀書,應付會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