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2
發新話題
打印

手取川合戰

手取川合戰

【轉貼】以前看過別的文章,和這個敍述的有所不同。
而且當中15000上杉軍中,騎兵的數量亦不太可能存在。但大部分都正確。後補其他資料。

戰爭的起因

1.織田家越前征服

織田在滅亡了朝倉之後,信長派柴田權六勝家在越前築造了北之莊城,作爲甲信地方攻略的據點.柴田權六作爲織田家頭號猛將號稱"破竹柴田",其剛勇之勢可知.此人號稱每次出戰必爲先發大將,新近在南近江一舉擊潰六角,威名遠揚.

可是柴田爲人驕傲自大,且自持勇力,在實行內政上面不免過於粗暴.越前加賀之地,本來就是一向宗活躍的地方.朝倉家幾代人都在不停的和一向宗作戰,好不容易才把一向宗鎮壓下去.織田信長被一向宗宗主光佐目爲佛敵,一向宗的子弟紛紛起來反抗柴田.

柴田權六在思考之後實行了所謂的刀狩令,即收繳民間的武器,防止人民造反.當時朝倉家的舊部很多,本來就對織田不滿,接到刀狩令後,他們認爲這是對武士的最大侮辱,於是很多人加入了一向宗的起義,一向宗得到了大批正規武士的加入,實力大漲,和柴田權六展開了全面的戰爭.(這一點柴田大大的不如羽柴秀吉.秀吉在北近江實行懷柔政策,不但沒有激發反抗,反而很輕鬆的收編了淺井的舊部)

柴田權六勝家在前田又左利家和佐佐成政的幫助下,大打出手,終於擊破了一向宗,在鳥越城打死了本願寺的代官鈴木重泰.平定了越前,簡直可以說是重新征服越前.


2.柴田的甲信地方攻略

織田家平定越前後,開始攻略加賀越中.這兩塊領地一向是向上杉效忠的.雖然謙信從來沒有討伐過他們,但是迫於上杉家的聲威,能登加賀越中一直是聽從上杉的指揮和保護.面對柴田的大軍,他們中一部分投向織田,另一部分則向上杉求援. 信長認爲他們這是心懷兩端的不義行爲,命令柴田處死了多位豪族. 這一行爲使得很多豪族派使者前往春日山城,向謙信苦苦哀求,打動了謙信,決心迎戰織田,保護甲信來之不易的和平.



織田軍出陣

柴田權六勝家得知上杉謙信親自前來,立刻派人前往安土城求援.織田信長發出增援令.織田家分佈於各地的重臣大將紛紛起兵前往迎敵.天正五年8月,織田家大批軍團雲集北之莊城.柴田權六勝家,丹羽長秀,池田勝入恒興,羽柴藤吉郎秀吉,前田又左利家,

佐佐成政,織田家主力軍團5萬人整裝待發.

這時候,柴田權六和羽柴秀吉發生爭執.秀吉認爲加賀平原地域狹窄,不利於織田大軍的展開;而上杉常年和武田在北信濃作戰善於使用小部隊,所以應該將上杉軍團吸引到越前決戰,由信長親自迎敵.柴田自負勇武,對於秀吉非常輕視,堅持要出兵加賀,對秀吉進行了人身污辱.秀吉羞怒之下,離開北之莊,回到了長濱.織田家其餘軍團於9月出發前往加賀.



上杉軍出陣

天正五年(西元一五七七年=明神宗萬曆五年)九月,上杉謙信自春日山城出發,率領越後軍團15000人,經過越中直搗能登,十五日成功攻陷七尾城,十七日攻佔能登半島的要衝末森城,接著率領全軍進入加賀國石川郡的松任城。能登全境降服於上杉,士氣高昂!越中能登加賀的豪族率領20000人前來相會.上杉軍團共計35000人,主力爲越後軍團.

隨從謙信出征的是近衛親將鬼小島彌太郎,齋滕朝信,直江景綱等人.



松永反亂

這期間,大和信貴山城的松永久秀,認爲織田家大軍遠離近畿,隨起兵反亂.但是隨即得知信長本人仍在安土坐鎮,大驚失色,不敢動彈.其實,當時的織田軍主力不是已經進入加賀,就是正在趕往越前,但安土近江有羽柴秀吉的八千人.三好和松永坐失良機.



大戰來臨

天正五年九月二十二日,雙方相距不到20里,大戰即將來臨.

要說織田軍剛一出陣就士氣低落,這是不太確切的.其實,柴田權六作爲織田頭號猛將,實力可想而知.他所率領的都是織田家身經百戰的軍團,將領也都是些素負盛名的勇將.雖然羽柴藤吉郎秀吉沒有出陣,但藤吉郎秀吉當時在織田家還只是普通的名將(武鬥派的將領大都看不起他),並不會影響織田的士氣.這次合戰,織田結集了龐大的軍團,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柴田懷著必勝的決心,背水布陣,大體的方位是 :

左前:槍之又左前田利家6400
右前:北陸之狼佐佐成政 5400

左軍:丹羽長秀 11000
右軍:池田勝入恒興 8000
主陣:柴田權六勝家20000

總兵力 50800.

柴田權六下令各軍建起大旗,等待上杉軍的到來.

柴田並沒有注意到:由於加賀的地勢狹窄,他的軍團沒能完全展開,軍團的厚度遠遠大於寬度,很多部隊都擠在一起,調動發生了困難,雖然他有50800大軍,可是真正能和敵人戰鬥的只有第一線的部隊.



謙信武威蓋世!

在手取川一戰中,謙信使出了上杉家越後兵法的不傳之秘--車懸陣.

這個陣法號稱是天下無敵,玩過太閣三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是上杉謙信親自創立的陣法.憑藉這個陣法,對所有的敵對陣法都有優勢,就象中國三國中的諸葛八卦陣一樣,可以說是變化無窮,天下無雙.

好了,現在就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驚人的陣法! 

越後兵法講座-車懸陣                                                                                                               

車懸陣包括本陣和遊陣

本陣不必說了是總大將駐守的地方.

遊陣則是4,6,8隊不等的,視地形兵力而定.

整個軍團就像是一個轉動的車輪.面對敵人的時候,隨著敵人的強弱而轉動.

各遊隊隨著本陣的軍旗號令,攻擊敵人的弱點,一隊隊循環往復,令敵人無法應付.這個陣法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奧妙無窮.


車懸陣之運轉                                                                                                               

上杉謙信『車懸陣』攻擊歷史現場想像圖                                                                                                               

陣法的要旨在於:越後騎兵的天下無雙的機動力和謙信的武勇和睿智-

1 機動力強就可以先敵人而動,擇其弱點而攻擊;

2 主將冷靜沈著才可以發現敵人的強弱分佈;

3 本陣的軍團足夠強悍才能在關鍵時刻給敵人致命一擊;

4 軍隊訓練有素指揮得當才能進退自如如臂使指.

這四個要點缺一不可.所以別人即使見過也難以使用.



合戰
  

天正五年9月23日,上杉和織田在手取川展開激戰.

謙信見到地勢狹窄,就沒有讓能登越中和加賀的軍團加入陣列.而是單獨以越後軍15000人,布成了車懸陣.越後大軍士氣如虹.隨即主動攻擊了柴田的前軍.

織田軍奮力作戰,但是上杉軍此一隊去,彼一隊來,每次都是幾百人的小部隊.織田軍的前隊不久就勞累不堪,開始動搖.後隊的大軍互相擁擠,誰也沒有辦法支援.柴田看到形式不妙,下令鐵炮隊上前,穿過左前佇列陣,企圖使用鐵炮擊退上杉的勇士.

上杉謙信遠遠的看到敵陣中旗號變動,立刻下令遊隊前往敵軍左方等待.當織田鐵炮隊好不容易擠出人群,還沒有擺好隊形,上杉的鐵騎已經衝了進來.鐵炮隊四散而逃.織田軍前隊不顧利家和佐佐成政的大聲喝罵,開始潰散.

謙信命令樹起「毘」大旗,開始總攻!織田軍全線潰退.

當織田軍面臨總崩潰的時候,柴田權六表現出他名將的風采.他將頭盔抛擲於地,對前田利家和佐佐成政大喊:「又左!成政!你們想讓我織田家蒙羞嗎!?」.於是三人聚集了親信將士千餘人拼死抵抗,足不旋踵.丹羽長秀和池田恒興也反身迎戰.上杉鐵騎攻勢受阻.

上杉謙信見敵人士氣復振,率軍稍退.

織田家衆將遂引兵渡河.當織田軍渡過一半的時候,上杉家8000鐵騎突然衝了過來,織田軍忽聞背後傳來上杉家的南無阿彌陀佛之聲,立刻崩潰,自相踐踏溺水而死者極多.上杉騎兵衝入淺水追殺敵軍,獲得武士的首級過千.織田軍的鮮血染紅了河水.數萬人的盔甲武器鐵炮糧食扔的遮蔽了道路.也正是因爲這樣上杉的精兵才無法追擊.勝家率敗兵一直退回北之莊,一面閉門死守,一面派人求援.謙信命人收集戰利品,分發給隨從的豪族。不久織田家嫡男織田信忠率領瀧川一益等人帶領尾張美濃大軍33000人趕到,這時上杉軍早已返回了春日山城。這一戰織田軍戰死者三千人,受傷者過萬,北上的計劃受挫. 如今已不清楚當時信長是否已知悉第一線部隊敗退的消息,不過現今京都中還有描述信長單騎逃跑模樣的童謠:「織田遇上杉於手取川,信長見謙信望風而逃……」                                                                                                               

謙信以孤注一擲的決心與信長一決雌雄的戰役以上杉軍大勝落幕,而此一戰役引起了謙信自己也未曾預料到的結果,那就是激發了各地的反信長勢力,發展成以謙信為中心的信長包圍網,而上洛戰的具體化是之後的事情。但之後謙信和信長再也沒有第二次遭遇的機會,手取川會戰是謙信所綻放的最後光芒。

秋高氣爽霜滿營
夜過三更雁數行
翻山越嶺見能登
揮別家鄉遠征情
                                                                                                               

這是謙信於九月廿六日率軍凱旋時在七尾城本丸所吟詠的詩句,雖然是否為謙信自己的創作則不得而知,但能夠充分表現其心境。

柴田權六勝家自此專注於擴充軍力,在越前聚集士兵多達60000人,但是始終不敢踏進越中能登。此時是謙信的人生最巔峰,但翌年(天正六年)正要展開攻略關東及上洛戰的前夕,三月即因病辭世,享年四十九歲。毘沙門天戰神謙信歸天,柴田權六派出使者吊喪,感歎說:「謙信大人歸天,我再也沒有和您痛痛快快打一場的機會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武田用車懸會點呢

TOP

有風林仲使乜用車懸
何況武田既目標係關東同三河
呢兩個地方都唔係車懸發揮既好地方

TOP

轉自fcsh10804 大 的文章: http://www.@@@2007-05-09blog/fcsh10804/6975188

...「遺憾的是,比較起瘦小但耐力很強的的蒙古馬,日本戰馬無疑是世界上最劣等的馬種之ㄧ。

  以世界標準而言,日本的馬上武士根本不能叫作騎兵,日本馬馬背高度只有120CM,充其量只是大號的哈士奇(所以斬馬刀只出現在日本,因為其他區域的戰馬根本不可能以人力劈斬),與其說是騎兵,倒不如說是機動性高的武裝步兵,而且日本馬種比起蒙古馬,更加足短不善衝鋒,瘦小的體型也承受不起任何的重甲配備,儘管武田家在戰國中以重騎兵聞名天下,但是事實上由於負重力和衝鋒速度的限制,武田騎兵隊的衝鋒能力和裝備,也只能算的上是最初等的輕騎兵等級。」

「許多研究《武田戰史》《甲陽軍鑑》的學者曾經指出,武田信玄的的戰術意義在於開創利用馬匹迅速調動或傳令步兵軍團,達到難以想像的機動性。

  甲州騎馬隊可能不是以密集隊形的陣式直接殺入敵陣中用長槍刺殺敵方步兵。而據史料記載和一些史家的猜測,1571年11月三方原合戰時,山縣昌景軍赤備馬隊與德川軍交戰時,是騎馬快速地馳至敵陣側面,馬上武士紛紛下馬,再列陣以步戰方式攻擊德川軍側翼,又或者抵擋另一隊卻從側攻擊友軍的敵方支隊。」

可見日本當時的馬種,不能做到騎兵衝鋒的效果。戰法大概比較像龍騎兵(dragoon)。
又或者騎在馬背上用弓箭騎射。<<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Clxyx8xAY>>

TOP

姐係日本既騎兵係廢既

TOP

其實車懸是否真實存在都沒人知道,要萬五千兵組成一個大圓盾,並且不斷盤轉,而且防守力薄弱,只要有一支集中力量的軍隊沖擊,圓陣就會打開缺口....

加上手取川地形狹窄,又點可能打開車懸陣= =玩咩....

TOP

一個陣只攻不守,後方定必空虛,而且遇到武田等強敵,證明車懸並不實用。
所以,車懸陣未必真實存在...上杉謙信都不只是匹夫之勇。

TOP

車懸之陣好像是重守勢的戰陣.....
利持久不利速攻,也受地形限制......

TOP

其實我覺得「車懸」呢個陣最大既作用係取得聲威(即係「拋疾人地」)
同埋減低兵力損失
例如對着柴田呢種鄉下大將

TOP

武田用車懸會點呢

TOP

其實車懸是否真實存在都沒人知道,要萬五千兵組成一個大圓盾,並且不斷盤轉,而且防守力薄弱,只要有一支集中力量的軍隊沖擊,圓陣就會打開缺口....

加上手取川地形狹窄,又點可能打開車懸陣= =玩咩....

TOP

武田用車懸會點呢

TOP

有風林仲使乜用車懸
何況武田既目標係關東同三河
呢兩個地方都唔係車懸發揮既好地方

TOP

姐係日本既騎兵係廢既

TOP

其實車懸是否真實存在都沒人知道,要萬五千兵組成一個大圓盾,並且不斷盤轉,而且防守力薄弱,只要有一支集中力量的軍隊沖擊,圓陣就會打開缺口....

加上手取川地形狹窄,又點可能打開車懸陣= =玩咩....

TOP

 17 12
發新話題